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让弹幕回归理性 还网络一片清朗

    发布时间:2025-09-09 阅读:
    来源:供稿人:廖欣怡 北京体育大学
  当“前方高能”恰到好处地提示剧情高潮,当科普弹幕为观众打开知识之窗,弹幕本应是互联网文化中最具温度的“实时陪伴”。然而,现实中却充斥着剧透刷屏、引战互撕、低俗调侃,甚至借弹幕传播虚假信息、挑动群体对立,令本应轻松愉悦的观影体验蒙上阴影。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再出重拳,明确将整治AI技术滥用、短视频恶意营销、挑动负面情绪等八大乱象列为重点,弹幕作为网络内容生态的重要一环,理应成为治理重点之一。
  弹幕乱象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当前网络空间的多重问题交织共振。部分用户借助AI换脸、语音合成等技术,伪造明星“发言”或剧情“剧透”,混淆视听、误导观众,严重扰乱信息传播秩序,触碰了“清朗”行动整治AI技术滥用的红线。更有甚者,借弹幕发布不实信息、虚假科普,以“网传”“内部消息”之名,行造谣之实,干扰舆论导向,正是“清朗”行动中整治自媒体不实信息的典型表现。
  此外,弹幕中频现的低俗调侃、人身攻击、性别对立、地域歧视等内容,不仅破坏社区氛围,更在无形中挑动群体对立、渲染负面情绪,与“清朗”行动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的任务高度契合。尤其在热点事件、争议剧集播出期间,部分用户借弹幕“带节奏”,将剧情讨论异化为情绪宣泄,甚至成为网络暴力的“前哨站”,严重背离弹幕文化初衷。
  面对弹幕失范,平台不能仅满足于“事后删帖”,而应主动承担内容管理主体责任。2025年“清朗”行动明确要求,压实平台责任,强化技术识别与内容审核机制,这为弹幕治理提供了政策抓手。平台应引入AI识别+人工审核双轨机制,提升对谐音梗、拼音缩写、图像化文字等“变种违规”内容的识别能力;同时,建立弹幕信用体系,对频繁发布违规内容的用户实施限权、禁言、封号等分级处罚,推动用户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自律”。
  用户亦非“旁观者”。每一位弹幕发送者,都是网络生态的构建者。在“清朗”行动倡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观众应树立“弹幕礼仪即网络素养”的意识,拒绝“喷子化”表达,抵制“剧透式”干扰,以理性、友善、有趣的内容,重塑弹幕的“陪伴感”与“互动感”。当观众主动举报违规弹幕、善用屏蔽功能、拒绝跟风炒作,便是在为清朗网络出一份力。
  弹幕虽小,却是网络文明的一面镜子。它不应成为谣言的温床、情绪的垃圾场,而应成为观点碰撞、情感共鸣、知识分享的新空间。2025年“清朗”行动以“八大整治”为抓手,向全社会传递出鲜明信号: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表达都应有边界、有底线。让弹幕回归理性,不仅是对一项功能的修复,更是对网络文化生态的重塑。
  当每一条弹幕都能守住尊重与真实的底线,当屏幕之上不再是骂战与谣言,而是温暖与思考,我们才能真正还网络一片清朗,让互联网成为亿万民众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供稿人:廖欣怡  北京体育大学)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