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父辈故事,赓续奋斗火种——“Mg-Li”实践团拜访刘新女士
7月15日上午,为赓续老一辈建设者的奋斗火种,弘扬和传承奋斗精神,“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在泰安石油老年活动中心拜访刘长厚先生之女刘新女士,聆听她讲述初代技术员刘长厚与6907工程建设和发展的故事。
一、高粱立誓追心向,青春破壁赴征程采访伊始,刘新老师为我们讲述了父亲刘长厚那段冲破时代桎梏的抉择,其话语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1952年,封建“男耕为本”的观念影响着祖父刘希儒,祖父说什么也不愿让17岁的儿子走出田间、外出工作。而党的感召早已在少年心中点燃星火,刘长厚用最倔强的坚持与封建思想抗争——他在高粱地里静立三天三夜,粒米未进、滴水未沾,用赤诚与执着,终于叩开了父母的心门,踏上了奉献一生的征程。
讲至此处,刘新老师的眼眶已满含热泪。从刘新老师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看见少年刘长厚在封建与信仰的拉扯中,毅然挣脱束缚的背影。这不是简单的“斗智斗勇”,而是老一辈建设者在时代浪潮中,以最滚烫的赤诚,最无畏的勇气,为“追随党”三个字写下的生动注脚。

图为刘新讲述高潮时热泪盈眶 山东理工大学刘崇贤提供
二、算盘起落藏精算,匠心筑梦写忠诚“老一辈用算盘敲出的数据,比后来的电脑建模还要精准。”采访中,刘新老师翻出父亲的旧物,讲述刘长厚的算盘传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计算机等设备匮乏,刘长厚于是练就左手“盲算”的绝活,不看盘面便能飞速运算,一人工作量抵三人。
泰山石油档案清晰记载:某项工程440万预算与668万决算,皆由他用算盘反复核验,分厘不差。“那时国家不富裕,父辈们凭借对党的赤诚、不服输的韧劲,啃下一个个硬骨头。”这些算珠起落间的精准,正是“战天斗地、惟实励新”的6907工程精神写照。
图为刘新讲述父亲的经历 山东理工大学邵若冰提供

图为刘新随行时的讲话 山东理工大学王业满提供
此次“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探访之旅,不仅是一次红色足迹的追寻,更是一场精神血脉的传承。从刘新老师含泪讲述的青春抉择,到算盘声里的执着坚守,老一辈用热血与匠心铸就的丰碑,让“战天斗地、惟实励新、事争第一”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图片为成员在油库前合影 山东理工大学王业满提供
作者:王凤,于欣茹
来源:“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
联系方式:131816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