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支教连心,里千隔屏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来源:浦祎驰
2025年7月至8月,我在家用电脑上开展云支教。这段隔着屏幕与小朋友相伴的时光,让“教学相长”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藏在课件、画作与手工里的具体温度。

七月二十二日,在“云端工厂数字漫游”课上,我引入了一个关于工业4.0的案例研究。让我惊讶的是,一个叫明明的孩子不仅理解了柔性生产的概念,还提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类比:“老师,生产线应该像橡皮泥一样柔软可变!”课后,他发来了自己设计的“变形工厂”模型图:用磁力片搭建的厂房可以根据订单变化重新组合,用乐高积木拼装的设备能自动调整加工模式。“这是我玩拼图时想到的,”明明兴奋地解释,“为什么工厂不能像拼图一样灵活重组呢?”他的母亲后来告诉我,孩子为这个创意研究了整整两天,甚至拆解了自己的玩具车来研究可变结构。这一刻我意识到:孩子们用游戏精神诠释着最前沿的工业理念,那些我们认为复杂的概念,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放大版的玩具而已。

在“红领巾爱祖国——美时美刻”课程中,我鼓励孩子们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家国情感。一个特殊的孩子小朗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听力障碍,却提交了一段震撼人心的振动舞蹈视频。通过手语老师的翻译,他解释道:“我把国旗飘扬的节奏转化成了地板的振动,这样我和同学们都能感受到祖国的脉搏。”更令人感动的是,其他孩子受到启发,创作了可触摸的爱国主题浮雕画、带有香气的“家乡气味地图”等多感官作品。课程最后,孩子们合作完成了一件综合艺术作品:融合了视觉、触觉、嗅觉的“多感官祖国地图”。小朗在分享会上用手语说:“爱祖国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她的美好,无论用什么方式。”

“手工科技坊”课上,我见证了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一个资源匮乏地区的小女孩小芳,用废弃的自行车零件和矿泉水瓶制作了一套“远程握手装置”:通过简单的机械传动,可以让两个人在屏幕两端实现“握手”。“我想让浦老师感受到我的感谢,”她害羞地演示着,“虽然隔着屏幕,但我们能够真正地牵手。”这个粗糙却精巧的装置,让所有参与课程的孩子都感动不已。更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自发组织起了“云上手拉手”活动,用各自制作的连接装置组成一个跨越千里的互动网络。看着屏幕上孩子们通过自制设备相互问候、分享作品,我忽然懂得了:科技最有价值的应用,永远是为人的情感搭建桥梁。

曾经我以为云端支教会有距离感,却发现心与心的距离从不被屏幕阻隔。孩子们用最朴素的材料创造温暖,用最直接的表达传递情感,他们教我放下了成年人的框架思维,重新发现创造的本真意义。

现在回想2025年夏天的点点滴滴,最珍贵的不是那些精心准备的教案,而是孩子们教给我的事: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相遇,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照亮。这场云支教让我收获了无数个这样的瞬间,它们将永远温暖着我的教育之路。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