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索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陈家沟研武学习队”暑期社会实践队于8月6日至9日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开展实践调研。团队先后走访了太极拳祖祠、太极拳博物馆、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陈家沟村委会等地,通过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挖掘太极拳文化与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为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升级提供建议。
寻根太极,感悟传承 初到陈家沟,实践团参观了陈家沟太极拳祖祠及太极拳博物馆。在太极拳祖祠,通过珍贵的族谱、兵器和历史文物,成员们触摸到了陈氏太极拳绵延数百年的传承脉络。太极拳博物馆则用现代化的展陈方式,系统梳理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团队在参观过程中直观感受到了陈家沟作为陈氏太极拳发源地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杨露禅学拳处,这座保存完好的清代院落见证了太极拳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正是陈长兴打破“传内不传外”的门规,破例收杨露禅为徒,才让太极拳得以走出陈家沟,为这项非遗的广泛传播和各流派发展奠定基础。这段历史让成员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既需要坚守精髓,更需要开放包容;保护非遗既要守住根基,也要勇于创新,才能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图为“陈家沟研武学习队游览太极拳祖祠合照”
红色基因,文化交融 8月7日,实践团来到革命圣地寨卜昌村。这座六百年古村既承载太极文化,又铭刻红色记忆。“抗战到底”的标语与太极雕饰相映成趣,诉说着革命故事。抗战时期,陈氏太极拳传人陈照丕将太极智慧融入游击战术,为革命贡献力量。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诞生地,这里见证了传统文化在革命年代的独特价值。通过参观,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红色基因如太极拳般刚柔并济的永恒魅力,既要像习练太极般沉心静气地传承这份精神,更要以“棚捋挤按”的进取姿态,让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展现新气象。

▲图为“陈家沟研武学习队参观第九纵队纪念馆合照”
以拳为媒,振兴乡村 8月8日,实践团在陈家沟书记助理带领下参观了陈家沟村村委会,深入了解了当地以太极拳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首先,村办企业河南太极优选文旅有限公司——由村集体运营、村民共同参与的企业,巧妙地将太极文化与“四大怀药”资源优势相结合。其次,通过与书记助理的深入交流,了解到陈家沟以“联动”为核心理念的发展蓝图:一方面深耕太极拳文化内涵,开发主题民宿和“太极优选”系列产品;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外部合作,与蜜雪冰城等企业联动,与云台山等景区协同发展,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太极圣地”;未来还将推出康养民宿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最后,在观看陈沟村宣传片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受启发。这次实地探访不仅让成员对新时代乡村治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从课本走向田野,成员们看到了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陈家沟,也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

▲图为“陈家沟研武学习队”前往陈家沟村村委会学习照片
以拳载道,薪火相传 8月9日,实践团前往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参观学习,成员深刻体会到太极拳的现代价值。在跟随师生练习放松功和基础招式时,大家亲身感受到这项古老武术对身心平衡的独特调节作用——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太极拳正成为一剂治愈现代病的良方。
同时,团队有幸采访了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炳老师,在对话中成员们见证了传统武术的当代转型。这位兼具传承者与革新者的大师,在坚守“以柔克刚”等核心要义的同时,开创性地推动太极拳的现代化发展,不仅推动太极拳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还主张简化太极拳、竞技太极拳与传统太极拳应当和谐共存,并且支持科技赋能太极拳发展。此外,他还通过创办国际太极院构建了一个跨越20余国的文化传播网络。实践队员受益匪浅,认识到正是这种“守正创新”的实践智慧,不仅延续了太极拳的生命力,更使其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图为“陈家沟研武学习队”与陈炳老师交流照片
在本次“陈家沟研武学习队”暑期实践中,团队深入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通过新媒体传播、文旅产业调研和村办企业帮扶,探索传统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创新路径。从拍摄太极拳相关短视频在社交媒体推广,到为陈家沟旅游路线提出建议,再到帮助村办企业设计特色农产品包装并助其推广,这些实践成果为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案例参考。
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进陈家沟的发展需求,深化新媒体传播策略,进一步挖掘太极拳文化IP价值,助力乡村旅游品牌升级和特色产业振兴。同时,希望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推动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产业创新等领域探索更多可持续的帮扶模式,让太极文化真正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引擎。(通讯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邓丽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