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至20日,西南科技大学“藏羌果乡行”科技助力民族地区特色果业发展实践团深入阿坝州松潘县黄龙乡三舍驿村、松潘古城及北川石椅羌寨,开展以“青春助振兴,藏羌共乡风”为主题的“文明乡风・和美乡村”建设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文化传承与环境治理,旨在通过“文化赋能+环境整治”双轮驱动,助力乡村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据悉,该实践团在前期调研中发现,黄龙乡与松潘古城藏羌文化资源丰富,㑇舞、藏羌织绣等非遗技艺独具特色,但部分传统民俗面临传承断代问题,同时乡村公共区域存在垃圾堆积、文化标识不清晰等环境问题。基于此,实践团精心策划了系列活动,力求精准发力,破解乡村发展难题。

图1成员们倾听村民讲乡村故事 石洪儒摄

图2成员向村民们介绍文明乡风相关政策 石洪儒摄
在文明乡风建设方面,实践团推出“非遗小课堂”文化传承计划,邀请㑇舞、藏羌刺绣非遗传承人开设工作坊,手把手向村民与学生传授传统技艺。同时,组织学生协助录制教学视频,搭建“非遗微课堂”线上平台,让村民能够随时随地学习非遗技艺,旨在制作非遗文创作品,形成可持续的教学资源库。此外,“我和我的家乡”故事分享会也同步开展,以“老物件”“家训”“节日记忆”为切入点,组织学生与村民结对访谈,整理口述史,并举办故事会,让村民讲述家族变迁与文化记忆,由学生协助整理成册并设计成展览,计划挖掘10个家庭故事,形成《黄龙乡记忆图谱》图文集。
在宜居乡村建设上,“青绿行动”环境整治计划分阶段推进。第一阶段集中清理河道、道路垃圾,设立分类垃圾桶,并制作藏羌风格宣传标语牌;第二阶段与村民共建“生态菜园”,利用厨余垃圾堆肥,示范垃圾分类应用;第三阶段组织“最美庭院”评选,为获奖家庭颁发奖状与种子奖励,预计覆盖5个村组,清理垃圾2吨,评选10户示范家庭。“乡村艺术墙”文化景观计划则以“藏羌符号+生态理念”为主题,由学生与村民共同在村口、广场绘制融入牦牛、雪山、经幡等元素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语与传统谚语的壁画,目标完成3处文化墙,打造乡村新地标。

图3黄龙乡三舍驿村壁画 石洪儒摄
为确保活动成效的长效性,实践团积极构建长效共建机制。“校地青年导师计划”选拔当地青年作为“文化联络员”,由该校学生协助开展短视频运营、电商推广培训,并建立“藏羌果乡”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非遗故事、乡村动态,扩大影响力。同时,计划签署《校地合作协议》,明确实践团每年暑期提供文化调研支持,学校协助申请省级非遗保护资金,推动“黄龙乡非遗研学路线”建设。

图4石椅羌寨的文明实践大舞台 石洪儒摄
此次活动得到多方支持,学校派出指导教师全程跟进,黄龙乡人民政府协调场地与物资支持,当地学校也发动青少年志愿者参与其中。实践团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建立“学生-村民-地方政府”联动合作机制,短期提升村民参与整治环境面貌,长期推动黄龙乡、石椅羌寨成为藏羌文化振兴与生态治理示范点,与村民共同谱写“看得见文化、留得住乡愁、守得住生态”的乡村新画卷。

图5成员们在石椅羌寨合照 石洪儒摄
目前,各项活动正有序开展,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广泛认可与积极参与,为藏羌果乡的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