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的Dr.Samantha Lee 为同学们带来了“Delopment of AI and Robotics”的主题课程,从AI技术的发展史及现代应用说起,解析了 AI与机器人的区别及融合趋势,用一个个具体实例展现了技术逐步融入生活的过程,在普通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对比中,让同学们更加系统地理解了人工智能的深层含义。而Dr.Billy Hua则围绕机器人与 AI 的融合展开分享,以波士顿动力 Spot 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为例,解析了从感知、规划到控制的智能闭环。从单一反应式机器人到多机协同决策系统的进化脉络清晰呈现,同时深入探讨了仿真到现实落地的技术难点,为同学们未来可能从事的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切实启发。
图为同学们正在认真思考老师们提出的问题
8月13日至14日的课程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挑战,尤其聚焦于数据隐私泄露、伦理困境及其对社会规范的冲击等关键议题。近年来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道德问题。课堂上,两位老师通过具体问题与同学们共同探讨AI技术的应用规范,引导同学们对AI进行深入思考。
图为实践团队分别与Dr.Samantha Lee(左)和Dr.Billy Hua(右)合影
澳门大学的徐青松教授及余亮豪教授分别带来了“Advanced Robotics and Control”和“Hands-O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专题讲座,从医疗机器人的技术应用着手,以 AlphaGo、自动驾驶为例解析强化学习原理,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建模决策问题。课堂上,还实操了 DQN 算法,通过经验回放和目标网络提升稳定性,在高速环境模拟中让同学们感受智能体从试错到优化的学习过程。
图为实践团队分别与徐青松教授(左)和余亮豪教授(右)合影
在此次研学课程的小组汇报课上,12名同学分为两个小组,对这一周以来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汇总、思考与展示。女生组以“人工智能 —— 从技术应用到人文关怀” 为主题汇报,涵盖团队介绍、课程回顾、问题与思考、启示与未来四部分。汇报提及腾讯元宝、AlphaGo 等 AI 应用案例,详细分析 AI 对就业的短期替代、中期人机协作转型、长期创造力释放三阶段影响,探讨谷歌 Gemini 不当回应等伦理问题,强调需平衡技术与伦理。以“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为核心愿景,团队将“实干型创新者”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以期通过务实的技术探索与创新,助力推动技术向善。
图为女生组合影
男生组则围绕港澳研学展开,回顾了在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的学习经历及香港街头、澳门校园的见闻。结合在校内所做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换热器质检系统、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系统等研究,与老师探讨AI技术的实际应用。
图为男生组在进行英文答辩
最后,经评委老师审议与综合评定,女生组和男生组分别以小组第一与第二的优异成绩,赢得了澳门大学的高度认可。这份肯定不仅是对同学们在跨文化学术环境中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协作精神的最佳褒奖,更成为推动他们持续成长的动力,激励同学们不仅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继续学习,更以开阔视野、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面向未来、迎接挑战,迈向全面发展的新台阶。
图为与评委老师的合影
这段研学之旅已深深铭刻于每一位同学的成长记忆中。无论是课堂上关于人工智能的前沿思辨,还是街巷中与当地市民的跨文化深度互动,都使同学们对“文明交融”与“协同发展”产生了更为真切而深刻的体悟。
展望未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将以此次港大、澳大研学经验为蓝本,进一步优化AI智造(拔尖创新实验班)的培养模式,持续拓展与高水平大学的合作维度,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引入更多元化的国际前沿课程与学术大师资源,搭建一流的国际交流平台,助力更多机电学子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与跨文化领导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征程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