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传温情,岐黄润歙县
为践行中医药“服务民生、普惠大众”的初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安徽中医药大学立德卓越创新班团队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中医药义诊进基层”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依托专业知识,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广场搭建义诊平台,通过辨证施治、健康科普、药材辨识等形式,将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岐黄薪火在古徽州大地上焕发新生。
一、前期筹备:锚定需求,打磨义诊“硬实力”
歙县作为古徽州文化发源地,部分乡镇老人居多,对中医理疗、慢性病调理需求迫切,但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为确保义诊精准高效,立德卓越创新班团队提前与歙县卫健委、徽城镇卫生院沟通,详细了解当地常见病种——高血压、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脾胃虚弱等病症较为高发,且居民对中医药认知存在“碎片化”问题,多依赖偏方,缺乏系统调理观念。
针对需求,团队从“专业”与“服务”双维度筹备:
• 专业储备:筛选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等专业的骨干队员,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队;准备针灸针、艾灸盒、刮痧板等理疗工具,以及针对高血压、关节炎的中药茶饮配方,同时整理《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手册》《常见中药材辨识指南》等科普资料。
• 服务优化:提前通过乡镇卫生院、社区公告栏发布义诊信息,明确时间、地点及服务内容;将团队分为“诊疗组”“理疗组”“科普组”,制定接诊流程,确保从问诊、辨证到开方、指导全程顺畅,同时安排会徽州方言的队员参与沟通,消除语言障碍。
出发前,团队还开展专项培训,导师现场示范针灸取穴、艾灸操作规范,强调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为义诊安全、专业落地打下基础。
二、义诊服务:辨证施治,把“中医诊室”搬进村
义诊首站设在歙县徽城镇卫生院,消息传开后,清晨便有居民排队等候。“诊疗组”队员们身着白大褂,端坐诊桌前,严格遵循“望闻问切”四诊合参。68岁的吴爷爷常年受腰椎间盘突出困扰,久坐或弯腰后疼痛加剧,此前贴过不少膏药却效果甚微。队员李同学仔细观察其舌苔、询问症状,结合脉象,判断为“肝肾亏虚、经络阻滞”,为其开具独活寄生汤加减的中药处方,并详细说明煎药方法——“先泡30分钟,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40分钟,分早晚两次温服”;同时叮嘱日常避免久坐,可做“小飞燕”动作锻炼腰背肌。吴爷爷接过处方,连连点头:“孩子说得细致,比我去大医院还清楚!”
“理疗组”前同样排起长队。队员们为患有关节炎的居民艾灸膝关节、足三里穴,用刮痧板为颈肩酸痛者疏通膀胱经,手法娴熟且力道适中。56岁的汪阿姨因长期做家务,右手腕腱鞘炎反复发作,队员张同学为其进行穴位按摩与艾灸,20分钟后,汪阿姨活动手腕:“不那么僵了,酸胀感轻多了!”理疗过程中,队员们还手把手教居民简单的自我调理方法,比如用生姜片热敷手腕、按揉合谷穴缓解头痛,让居民在家也能开展中医保健。
对于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团队还提供“上门义诊”服务。在徽城镇斗山社区,队员们提着诊疗箱,走进92岁的程奶奶家。程奶奶患有高血压、脾胃虚弱,常食欲不振。队员为其测量血压,发现血压略偏高,结合症状开具益气健脾的中药方,还为奶奶按压内关穴、足三里穴调理脾胃。临走时,队员留下印有联系方式的卡片,叮嘱奶奶有不适可随时咨询,程奶奶拉着队员的手哽咽道:“谢谢你们专门跑一趟,比亲人还贴心。”
三、文化科普:趣味互动,让中医药“活”起来
“很多居民知道中药有用,但分不清药材、不懂用法,甚至误用偏方。”基于此,立德卓越创新班团队在义诊现场设置“中医药科普角”,让文化传播与医疗服务同步推进。
科普角的展台上,整齐摆放着当归、黄芪、枸杞、菊花等20余种常见中药材,标签注明性味、功效及日常用法。“科普组”队员们通过“看、闻、辨”互动游戏,教居民区分易混淆的药材——“大家看,当归断面有棕色油点,闻着有浓郁香气,能补血活血;而独活断面偏白,气味较淡,主要治风湿疼痛”,队员边说边让居民亲手触摸、闻嗅,加深记忆。
针对居民关心的“慢性病调理”问题,队员们开展专题宣讲。队员王同学以“中医如何调高血压”为题,用方言讲解:“高血压在中医叫‘眩晕’,多和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有关,平时可以用菊花、决明子泡水喝,少吃咸的、油腻的,晚上别熬夜。”宣讲中还穿插问答环节,“枸杞能和菊花一起泡吗?”“艾灸能治关节炎吗?”居民们踊跃提问,队员们一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此外,团队还向居民发放科普手册,手册中用漫画形式解读“四季养生”“穴位按摩”等知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以前只知道中药能治病,现在才知道还能这么养生!”居民胡大叔拿着手册,认真翻看,还特意让队员在重点内容旁做标记。
四、交流学习:扎根基层,在实践中悟“医者初心”
义诊之余,立德卓越创新班团队与歙县徽城镇卫生院的中医医师开展交流座谈。卫生院的方医师从事基层中医工作30余年,他分享道:“基层患者更看重实效,比如针灸、艾灸,见效快、费用低,很受认可。但我们也面临人才短缺、药材储备不足的问题,你们的到来,既帮居民解了燃眉之急,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
队员们结合义诊经历,与方医师探讨病例——“遇到一位脾胃虚弱的患者,同时有湿气重的症状,是先祛湿还是先健脾?”方医师结合临床经验解答:“可采用‘健脾祛湿’兼顾的方法,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既能健脾益气,又能渗湿止泻,符合‘脾健则湿自除’的理念。”这样的交流,让队员们将课堂所学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对“辨证施治”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团队还走进歙县中医药文化馆,在讲解员引导下,了解歙县中医药发展史——明清时期,歙县“胡庆余堂”分号曾以膏丹丸散闻名,当地民间还有用“徽州雪梨”润肺、“黄山毛峰”提神的养生传统。队员们感叹:“歙县不仅有文化底蕴,还有深厚的中医药根基,我们更要做好传承与传播,让这些宝贵财富惠及更多人。”
五、实践感悟:以行践知,让青春在服务中闪光
义诊活动结束后,立德卓越创新班团队在徽城镇卫生院召开总结会,队员们结合三天经历,分享收获与思考。队员张同学说:“以前在实验室认药材、在模拟诊室问诊,总觉得离‘患者’很远。这次面对真实的居民,看到他们因疼痛皱眉,又因症状缓解露出笑容,我才真正明白‘医者仁心’的重量——不仅要学好专业,更要学会共情,用耐心和细心让患者安心。”
队员李同学则表示:“基层是中医药传承的沃土。有位阿姨说‘以前觉得中医慢,这次艾灸完膝盖就不疼了’,这句话让我很触动。未来我想扎根基层,用针灸、中药为更多老人解决病痛,让中医药被更多人认可。”带队导师也寄语队员:“义诊不是‘一次性服务’,而是你们了解社会、践行初心的起点。希望你们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将‘立德、卓越、创新’的班训融入专业学习,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民生。”
此次歙县义诊实践,立德卓越创新班团队不仅为居民送去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更在基层一线锤炼了专业能力、厚植了为民情怀。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歙县等基层地区的医疗需求,建立“定期义诊+线上咨询”的长效机制,同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中医药知识,让岐黄薪火既扎根传统,又拥抱时代,在服务群众、弘扬文化的道路上,书写新时代中医药学子的担当。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探寻帝乡文脉 感悟文化传承
- 2025年8月15日滁州学院“从乞丐皇帝到开国君王:朱元璋与凤阳的文化印记”暑期社会实践小队走进安徽凤阳,以“朱元璋与凤阳的文化
- 2025-08-26
- 义诊传温情,岐黄润歙县
- 为践行中医药服务民生的初心、弘扬中医药文化,安徽中医药大学立德卓越创新班团队赴安徽歙县开展“中医药义诊进基层”实践活动。
- 2025-08-26
- 探寻中医药根脉,弘扬岐黄文化薪火
- 为挖掘芜湖中医药底蕴、推动其走进大众生活,杏林小分队在芜湖开展主题社会实践。队员们先走访芜湖市中医医院与张恒春中医药博
-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