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以物载史,以史育人—— 鲁豫相约支教队走进洛阳博物馆开展文化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
    来源:曲勇旭/鲁豫相约支教队
  为进一步拓展支教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深挖中原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课程的人文底蕴与育人实效,8月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鲁豫相约支教队前往洛阳博物馆开展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依托馆藏文物的教育潜力,探索将本土历史文化融入乡村课堂的路径,以博物馆为课堂,以文物为教材,推动文化自觉与课程创新的有机融合。
  调研当天,队员们参观了洛阳博物馆的“河洛文明”“唐三彩艺术”“丝路遗珍”“汉代文物展”等多个常设展厅,系统了解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积淀。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重点聚焦与古代日常生活、教育制度、审美艺术相关的展品,认真记录文物背景资料,捕捉可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细节素材。
  在“唐三彩艺术”展厅,支教队员尤为关注一组风格鲜明、形态各异的唐三彩骑马俑。他们就唐代交通、贸易与社会风貌展开热烈讨论,尝试从中提炼出跨学科课程设计的灵感。在“汉代文物展”区域,队员们深入了解画像石与青铜器的文化象征意义,并现场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流文物保护、历史教育与乡村课堂融合的可行方式。
  “博物馆就像一座立体的教科书,它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感、可思、可讲。”调研队员张敬尧如是说。通过沉浸式的参观学习,支教队员不仅积累了大量图文资料,还梳理出可用于课堂讲授的多个文化主题模块,如“文物背后的故事”“古代孩子的日常生活”“丝绸之路上的洛阳”等。这些主题将被巧妙融入支教的文化历史类课程,通过角色扮演、绘本创作、手工制作等形式呈现,激发乡村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

  调研结束后,队员们立即投入资料的整理与教学方案的初步设计工作。围绕洛阳博物馆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展品与主题,如“三彩骆驼与丝路商队”“北魏石棺画像与家国观念”“唐代文房器具与书写文明”,队员们初步构建出多个可转化为乡村课堂内容的教学单元。在“家乡的博物馆”系列课程中,学生将通过“讲一个文物的故事”“模拟一次文物导览”“绘制我的想象复原图”等活动,沉浸式走进洛阳的历史现场,在感知中原文明的发展脉络中,增强文化身份认同。支教队期望通过激活“文物背后的叙事”,让乡村学子认识到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不仅是生活的场所,更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从而在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此次洛阳博物馆调研,不仅为支教课程注入了厚重的人文内涵,也彰显了鲁豫相约支教队“知行合一、以文化人”的实践追求。下一步,支教队将持续开展本土文化资源调研,致力于打造更具地方特色和时代温度的乡村教育样本。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探寻帝乡文脉 感悟文化传承
  • 2025年8月15日滁州学院“从乞丐皇帝到开国君王:朱元璋与凤阳的文化印记”暑期社会实践小队走进安徽凤阳,以“朱元璋与凤阳的文化
  • 2025-08-2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