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共筑民族融合梦,携手奋进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韵硒施团队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蕴硒施”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日前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滚龙坝社区和舞阳坝社区,开展以民族融合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聚焦社区民族融合现状,旨在梳理经验、发现问题,为推动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当天清晨,团队来到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在社区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观察到,不同民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紧密交往。80岁的当地居民在街头早餐摊前回忆年轻时与苗族邻居一起开垦梯田的经历,旁边的汉族摊主则递上一碗油茶汤招呼她品尝。这些日常细节展现了汉族、土家族和苗族等多民族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生活联系。
  
 
 
  图为采访社区居民。王迎睿供图
  在走访基层民族工作者时,团队了解到当前民族文化传承方式面临新问题。一位民族工作者在查阅工作台账时表示,传统的纸质宣传册对年轻群体吸引力不足。她建议通过短视频形式记录和传播传统技艺,如土家族“十姊妹哭嫁”、苗族银饰锻造等,以新媒体方式提高传播效果。这一观点反映出传统文化在现代传播环境下的转型趋势。
  
  图为采访基层民族工作者。杨清雅供图
  下午,团队驱车前往滚龙坝村,参观了具有600年历史的石狮子屋。古屋采用榫卯结构,雕花窗棂保存较好,体现了土家族建筑的特点。村中留守老人介绍,童年时常在天井中玩耍,如今村民多已搬入政府建设的新居,但节庆时仍会回到古宅聚会,举办长桌宴,延续传统习俗。该案例展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历史遗存与维系传统文化的方式。
  
 
 
  图为采访滚龙坝古屋居民。王迎睿供图
  在村委会走访时,村支书向团队展示了村中民族团结的活动照片。画面中,汉族和土家族青年在春节期间共同舞狮,成为当地民族交流的重要象征。
  此外,村支书介绍了两个易地搬迁社区的情况。30余户苗族家庭搬迁至此后,当地引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一位搬迁居民表示,过去依赖农业维持生计,如今在家门口即可就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调研团队据此记录了在政策推动下,民族地区群众生活水平提升与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案例。
  
  图为探蕴硒施实践团队村委会前合影。杨清雅供图
  通过一天的调研,团队在不同场景中观察到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从早餐摊的互动,到历史古屋的传承,再到舞狮等民俗活动,以及搬迁社区的经济改善。民族团结并非抽象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与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之中。
  调研过程中,团队还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对年轻群体吸引力不足,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生活需求的平衡等。这些问题提示未来民族工作需在政策和实践中探索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恩施市的实践经验表明,民族团结不仅体现在文化交流中,还体现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不同民族在共居共建中形成了密切联系,展现了民族融合发展的多维路径。
  此次调研为团队成员提供了观察和研究民族融合的机会,也为后续相关研究积累了实地资料。团队表示,将进一步整理调研成果,结合理论研究,为推动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通讯员:韩馥聪陈洁雅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共筑民族融合梦,携手奋进新征程
  •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蕴硒施”社会实践团队于
  • 2025-08-22
  • 蜂箱里的青春担当:盱眙考察记
  • 夏日的风裹着蜜香,7月30日把扬州大学医学院“蜂向标”实践团2队吹向盱眙的深山蜂场。当陈旧的蜂箱出现在视野里,我们知道,一场
  • 2025-08-2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