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推普调研听民声,双语并行探新路 ——苏州科技大学“普润乡音”实践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普润乡音”实践团
       暑气蒸腾的盛夏八月,一场由语言引领的乡村赋能行动在江苏海安展开。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普润乡音”实践团携手海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公镇未成年人保护站等五方共建单位,携手开启地方发展的“语言新篇”。以创新的“语言推广搭台、文化传承铸魂、科普教育增智、红色浸润育人”融合模式,将普通话推广有机嵌入地方蓝图,悄然点染文化发展的新画卷。
  【深入一线察实情】
  苏州科技大学“普润乡音”实践团在市民晚间休闲时段,深入海安市新通扬河生态廊道、见义勇为主题公园等地,开展随机走访调研。团队成员们通过广泛接触不同年龄、职业的市民,悉心倾听他们对普通话使用与推广的真切感受和建议。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受访时坦言,五年来普通话普及成效显著,尤其在中小学生家庭中普及率大幅提升。但他强调,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海安话”作为本土文化根脉也需用心守护,方言与通用语和谐共生才是长久之道。对于普通话不太标准的受访者,团队成员现场发放自编“普通话学习口袋书”,耐心进行发音指导和纠错,互动氛围积极。
  【精准培训强基层】
  实践团将目光投向基层治理的“桥梁”——社区工作者群体。在凤山村服务中心,团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展开座谈,深入了解其在日常工作中的普通话应用情况及推广难点。社区负责人谈及亲身实践,在日常交流尤其是面向儿童的服务中他们坚持使用普通话,有效带动了志愿者群体乃至儿童家属的语言习惯转变。在座谈现场,团队赠送了精心编印的推普宣传册、口袋书以及硬笔书法校本教材。同时,聚焦当地居民发音普遍存在的“h-f”、“n-l”混淆等难点,仲笑笑进行了专题讲解;周蕊、余明倩则提供“一对一”精准辅导,帮助工作人员掌握要领,提升应用普通话服务群众的能力和信心。多名工作人员表示将把所学带回家中,教给下一代。
  【银龄心声寻良策】
  “推普N+1”夏令营结营后,实践团专程访谈凤山村老党员群体,深入调研老年群体的普通话使用现状与推广思路。老党员们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当前普通话推广情况持续向好,除部分老年群体对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日常沟通更习惯使用方言。他们认为,有效的基层语言服务应讲究策略,推行“双语并行”模式——政策宣传、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确保权威性、覆盖面;日常交流、联络感情则善用方言,拉近距离感、增强亲切感。这为解决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的平衡问题提供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宝贵视角,强调推广工作需贴近实际,尊重语言情感属性,方能打通老年群体的“心理关”。
  走访中,那位强调方言珍贵的老教师,社区工作者们下班后仍认真练习的身影,都深深触动了我。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并非要用普通话取代乡音,而是赋予乡亲们多一把沟通世界的钥匙。方言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与乡愁,普通话则拓展着发展的机遇与边界。真正的“助力”,在于精准识别不同群体的需求与情感,在方言与普通话间架设理解的桥梁。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工作既要仰望政策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读懂每一份真实“乡音”背后的故事与期盼,方能让沟通更畅,让乡情更浓。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