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蜂箱里的青春担当:盱眙考察记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吴云浩、费涵婷
夏日的风裹着蜜香,7月30日把扬州大学医学院“蜂向标”实践团2队吹向盱眙的深山蜂场。当陈旧的蜂箱出现在视野里,我们知道,一场关于“甜蜜事业”的探索正式启程——既要解码蜂箱里的自然奥秘,也要为助农与蜂胶口腔喷雾项目寻得突破。
一、蜂箱:微观世界的生命密码
掀开蜂箱盖的瞬间,上千只蜜蜂的嗡鸣如潮水般涌来。蜂巢上,工蜂密密麻麻地覆盖着巢脾,金黄的蜜液在阳光下泛着琥珀光;第二张图里,蜂农粗糙的手轻轻托出巢框,我们才发现巢脾上藏着“育婴室”与“储蜜仓”的分区智慧。
凑近观察,蜜蜂尾部沾着的花粉、巢室里半透明的蜂胶,都在诉说着蜂群的生存哲学。最令人震撼的是右边这张巢脾——边缘那些凹凸不平的“胶质铠甲”,正是我们苦苦寻觅的蜂胶,它们像蜂群的“守护盾”,牢牢黏合巢脾、抵御病菌。
这些细节里,藏着蜂农的生计,也藏着项目的密钥。蜂农李大叔擦着汗说:“蜂胶好是好,可没人教咱咋多产、咋卖好价。”这句话,成了我们考察的锚点。
二、助农与科创:双向奔赴的突围
我们一头扎进蜂场:有人跟着李大叔学蜂箱管理——调整巢框间距、清理蜂胶杂质;有人带着显微镜和试剂,采集蜂胶样本,分析不同蜂箱环境下的成分差异。当发现“通风好的蜂箱里,蜂胶黄酮含量更高”时,李大叔当场调整了蜂场的遮阳网布局。
更重要的,是为蜂胶找“新出路”。团队研发的蜂胶口腔喷雾,正需要蜂箱里的天然抗菌成分。我们把实验室“搬”到蜂场边:简单萃取蜂胶、测试抑菌效果、模拟口腔环境调试配方……那些曾被蜂农当作“边角料”的蜂胶,在试管里焕发新生,仿佛在呼应着蜂箱里的生命律动。
三、青春作答:把论文写在蜂箱旁
离开蜂场时,团队举着旗帜合影,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蜂胶的黄渍,却透着掩不住的振奋。这场盱眙之行,让“助农”不再是远方的概念——它是蜂农紧握我们手时的温度,是调整蜂箱后蜜蜂更欢腾的嗡鸣;“科创”也不再是实验室的冰冷数据,而是蜂胶从蜂箱到口腔喷雾的奇妙蜕变。
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浪潮里,我们这些医学生终于懂得:青春的担当,藏在蜂箱的缝隙里,藏在助农的脚印中,更藏在“把天然馈赠变成健康守护”的坚持里。下次再掀开蜂箱盖时,我们听见的不再只是嗡鸣,而是蜂农增收的希望,和科创赋能的回响。
 
(图为蜂向标实践团合照)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蜂箱里的青春担当:盱眙考察记
  • 夏日的风裹着蜜香,7月30日把扬州大学医学院“蜂向标”实践团2队吹向盱眙的深山蜂场。当陈旧的蜂箱出现在视野里,我们知道,一场
  • 2025-08-2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