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漕运帆影载药香 一脉相承泽江淮

    发布时间:2025-08-21 阅读:
    来源:宦燃、尤嘉汶
  大运河,千年流淌的水脉,不仅承载着舟楫帆影的漕运记忆,更孕育着南北交融、民族共生的药香传奇。2025年8月初,扬州大学“国医少年”暑期实践团踏上寻脉之旅,首站走进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在斑驳的漕运文物与生动的场景复原间,学子们开启了对大运河江苏段中医药民族交融历史的探秘,以青春之力深挖“水脉-药脉-血脉”的深层联结,为构建“运河药脉共同体”播撒文化火种。
博物馆溯源:水脉药脉初相逢
  斑驳的古船木诉说着漕运的繁忙,生动的场景再现了往昔的市井繁华。于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这座运河文化宝库中,“国医少年”化身专注的“寻脉者”。他们目光穿透历史烟云,俯身细察那些常被忽略却意义非凡的细节——运河如何成为中医药交融共生的黄金通道。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大运河博物馆。周恬雨供图) 
“一水连南北,药香贯古今”。作为古代中国的交通大动脉,大运河不仅输送着漕粮百货,更肩负起药材流通、医技传播的重任。南方的道地药材沿河北上,北方的特色药石顺流南下,不同地域的诊疗智慧在码头驿站交汇碰撞。运河沿岸的扬州、苏州、淮安等重镇,不仅是商贸枢纽,更成为中医药汇聚、创新与传播的中心,由此孕育出独特的“运河医药文化”,深刻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医药领域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水脉-药脉-血脉”:解码运河中医药基因
  本次实践紧扣“水脉-药脉-血脉”这一核心线索。“水脉”,是运河奔腾不息的物理载体;“药脉”,是依托水脉流通、交融、繁盛的中医药知识与实践体系;“血脉”,则象征着运河滋养下各族人民在健康守护、生命传承中形成的紧密文化联结与共同体意识。三者如三焦之气相生相应,共同构成了运河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行走于博物馆展陈之间,“国医少年”们借助珍贵史料与沉浸式数字体验,探寻沿线药材贸易的痕迹,解读药方典籍中蕴含的南北融合智慧,感悟不同民族医药知识在运河纽带下的互鉴共荣。他们试图解码:这条古老水道,如何悄然促进了中医药理论的丰富、药材资源的互补、诊疗技术的精进,并最终融入沿线人民的生命健康与文化基因。
共筑新篇:三脉同频续华章
实践以扬州为原点,聚焦江苏段运河这一核心场域。未来十余天,团队将从扬州出发,经淮安、盐城至徐州,走访8处运河沿线遗址,探访十多位各地名老中医,收集30余个中医药民族交融案例,最终凝练为《大运河江苏段药脉交融地理图》。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何炜供图)
在团队精心制作的“运河药脉手账”中,清代《运河医案》记载的“各族医者联合防治瘟疫”与当代运河两岸“中药种植合作社里多民族共同劳作”的影像交相辉映。古今对话间,“共同体”的轮廓愈发明晰。
  “水脉奔流不息,药脉交融不止,血脉交融永续。”团队成员表示,实践团将继续沿河探访,联合沿线高校与社区,唤醒沉睡于历史中的药香故事,将“运河药脉共同体”的理念融入当代生活,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融贡献青春力量与岐黄薪火。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