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转型:钢铁巨人的绿色答卷
7月23日至24日,东北大学"马院赴辽宁鞍山社会实践团"前往鞍钢博物馆、鞍钢生态园、大孤山铁矿等地点开展研学活动。通过观摩绿色化生产工序、生态重建设施、绿色经济发展成果,深入领会鞍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脉络。
历史尘烟到现代治理
走进鞍钢博物馆,便看见《钢铁之魂》主题劳模浮雕墙,厚重的历史扑面而来。泛黄的照片记录着昔日钢花飞溅、烟尘弥漫的生产场景,那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印记。步出博物馆,踏入今日的鞍钢厂区,空气的差异是第一个直观感受。巨大的烧结机旁,高效的除尘设备持续运转。车间内,操作工紧盯屏幕,生产参数旁,环保指标同样清晰显示。热浪依旧,但曾经在书本上描绘的刺鼻气味几乎没有。厂区绿茵萦绕,天空湛蓝,这是鞍钢在绿色发展中不懈奋斗取得的丰硕结果。
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重建
实践团队考察发现,齐大山铁矿作为曾经亚洲最大的单体铁矿山,采矿产生了巨大的矿坑。但是到目前为止,边坡已被修整成阶梯状平台,覆盖着新植的绿草和树苗。重型矿车驶过,车尾自动喷淋系统洒出水雾,有效抑制了扬尘。不仅如此,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实践团了解到鞍钢使用草籽初步覆盖固土,利用先进回填技术,将其它矿区尾矿再利用回填矿坑,在此基础上,通过复垦还田,修建生态园,将矿区再利用、绿色化转型,该工程已经产生一个占地368万平方米的生态园,并预计产生172公顷农林用地,同时依傍千山风景区发展旅游业,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向腾飞。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鞍钢血脉
鞍钢的实践表明,绿色转型并非易事,但势在必行。从厂区到矿山,环保投入带来了切实的改变:排放指标持续下降,矿区复绿稳步推进,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在实践团总结中指导教师赵亮老师强调“这背后是观念的转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融入这个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血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鞍钢交出的历史答卷
站在修复中的矿坑边回望,新生的绿意与庞大的工业设施共存。博物馆里定格的历史烟尘,与眼前为守护蓝天碧水付出的努力,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鞍钢的钢铁故事,正在增添新的、绿色的篇章。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