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光影为媒,传递红丝带温情——安徽中医药大学华佗爱心社成功举办防艾微电影比赛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李梓洋

(通讯员 李梓洋) 光影交错,演绎生命坚韧;镜头流转,传递无私大爱。2024年12月13日晚,一场以“防艾你我他,微影传爱心”为主题的防艾微电影比赛在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公共教学区A101教室温情上演。本次活动由该校大学生华佗爱心社精心策划主办,旨在打破传统宣教模式的壁垒,借助微电影这一生动直观的现代媒介,在校园内播撒防艾知识的种子,吹响消除歧视、关爱他人的号角,为构建零艾滋、零歧视的健康社会氛围注入青春动能。

当晚六时,教室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而庄重。在近两个半小时的活动中,同学们沉浸于一部部由华佗爱心社各部门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微电影之中。这些作品虽出自学生之手,但其构思之精巧、主题之深刻、情感之真挚,无不令人动容,充分展现了当代医学生不仅专注于医术的精进,更怀揣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微电影作为一种融合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情感穿透力,成为传播复杂知识的理想载体。它将原本可能显得专业乃至晦涩的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检测与治疗等科学知识,巧妙地编织进一个个富有戏剧张力和生活气息的故事里。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客体,而是被剧情牵引,与角色共情,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对艾滋病及其防治工作的理解。这种“寓教于影”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宣传的效率和效果,让防艾知识不再是宣传册上冰冷的条文,而是变成了可感、可知、可记的鲜活记忆。

图为参赛队员讲解环节

比赛中,各参赛团队围绕同一主题,却绽放出各具特色的创意之花。有的团队将镜头对准艾滋病患者的内心世界与现实困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他们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日常,刻画他们对平等、尊重和理解的深切渴望。影片中一个无助的眼神、一次社会的冷眼、一份来自陌生人温暖的援手,都强烈叩击着观众的心扉,有力地破除了“艾滋病等于道德污名”的陈旧偏见。另有团队则另辟蹊径,巧妙运用动画、沙画或MG(Motion Graphics)等新颖形式,将病毒的传播机理、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等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视觉语言,使科学科普变得妙趣横生,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可接受性,尤其受到了在场同学的欢迎。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对生命的至高尊重;每一个故事,都是向社会发出的最真挚的呼吁:预防艾滋病,需要我们共同行动;关爱感染者,需要我们摒弃偏见。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公正的评审,最终奖项花落各家。由马明娟同学带领的“爱无边,‘艾’无踪”队凭借其扣人心弦的剧情构思、精湛的拍摄技巧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征服了评委和观众,一举斩获大赛一等奖。他们的作品不仅讲述了故事,更传递了一种信念——爱和理解的力量能够消弭恐惧与无知的鸿沟。由申苗苗同学带领的“用爱防‘艾’”队和吴开涛同学带领的“零‘艾’行动”队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其作品同样以独特的视角和出色的执行力赢得了广泛赞誉。此外,所有参与比赛的队伍都贡献了充满新意与诚意的作品,他们同样是这场防艾宣传盛会中不可或缺的闪耀星辰。

活动结束后,华佗爱心社负责人接受了采访,他表示:“我们选择微电影这种形式,就是看中了其强大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我们希望这些由同学们亲手创作的故事,能像一颗颗火种,点燃大家心中关于平等与关爱的灯。我们坚信,比病毒更可怕的的是无知和歧视。本次比赛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它证明了青年一代完全有能力、有创意地参与到公共卫生事业中来。”

图为播放电影环节

负责人进一步强调,华佗爱心社未来绝不会止步于此。社团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活动形式,计划开展更多元化的防艾宣传活动,如知识讲座、社区义诊、线上话题互动等,持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防艾理念如星星之火,从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校园出发,形成燎原之势,蔓延至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最终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终结艾滋病流行的宏伟目标贡献出一份坚实而温暖的青春力量。

图为参与活动人员合影

此次防艾微电影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健康教育课,更是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课。它用艺术的形式凝聚了共识,用青年的声音传播了爱心,完美诠释了“防艾你我他,微影传爱心”的深刻内涵,在寒冷的冬夜为校园带来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暖流。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