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人文学部“心晴使者”实践队于7月24日至8月16日开展系列关爱行动。团队联动学校、社区、家庭,通过线下调研走访、互动活动及线上科普宣传等形式,为青少年搭建“心灵守护桥”,用专业与温情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图1团队成员在校集结仪式合影
深耕线下,筑牢心灵守护屏障(7月24日-7月29日)
调研先行,精准捕捉心灵需求
“心晴计划”首站聚焦需求调研。实践队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设计线上线下问卷,涵盖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等维度;同时走进学校、社区开展深度访谈,倾听真实心声。
“压力大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跟爸妈说,怕他们觉得我矫情。”一名高中生的倾诉,让团队深刻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需从家庭、学校、社会多维度溯源。调研后形成的分析报告,为后续活动提供了精准依据。


图2和图3团队成员在社区开展青少年心理状态访谈
多元互动,传递关爱释放压力
“曼陀罗绘画”活动中,青少年在志愿者引导下,用色彩与线条释放内心情绪,部分人还在画作旁写下心愿;“情绪垃圾桶”让大家匿名投入烦恼,“情绪交换卡”则分享积极应对方法,现场暖意融融。

图4青少年在曼陀罗绘画活动中释放情绪
“萤火微光”心理赋能小课堂上,志愿者通过情景剧、案例分析讲解心理学知识,还结合《论语》等经典文化中的心理智慧,引导青少年从传统中汲取成长力量。




图5、6、7、8“萤火微光”心理赋能小课堂现场照片
团辅联动,凝聚守护合力
“心团聚力”主题团辅以趣味运动会形式展开,青少年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在欢笑中锻炼社交技能、增强心理素质。“和大家一起玩很开心,感觉自己更敢表达了。”一名初中生的分享道出活动意义。
团队还在各成员家乡社区设立“心晴驿站”,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志愿者杨树回忆:“有个小朋友一开始很害羞,几次聊天后主动说‘心情变好了’,那一刻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此外,心理学专业老师开展家长讲座,传授科学教育方法,不少家长坦言:“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现在才知道要多理解他们的感受。”家校社座谈会上,各方共探协同育人机制,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撑起“保护伞”。

图9趣味运动会形式的团辅活动现场

图10志愿者一对一心理咨询

图11老师在讲座上讲话
截至7月29日,线下阶段已服务青少年及家长超1000人次,“心灵守护”的种子在社区、学校、家庭中悄然生根。
拓展线上,播撒心理健康阳光(8月16日)
线上科普,拓宽关爱路径
线上阶段聚焦心理科普,团队制作的科普图卡以漫画+简洁文字解读常见心理困扰及应对方法,成为青少年手中的“抢手货”;抖音平台发布的《青少年情绪管理小技巧》微视频,分享“暂停深呼吸”“换环境法”等实用方法,让心理健康知识触达更多人。
图12线上科普视频截图
此次活动通过线下深度陪伴与线上广泛传播,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搭建起全方位守护网。未来,“心晴使者”实践队将持续优化活动形式,用青春力量护航青少年成长,让每一颗年轻的心都能向阳而生。
文字:贾晶棱
图片:团队各成员(李春华,陈子耀,刘佳音,叶彤,曹师煜,杨树,沈思雅,裴舒心,倪佳欣,吴振宇,谢金琳,纪钰宸,欧阳帆)
审核老师:曹雅诺1875130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