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学中医经典,锻中医素养

    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黄子玉
          2022年11月12日,有幸聆听了牛淑平教授的讲座,对于学中医经典的意义以及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流传至今。因此,学习中医要怀着敬畏之心,对传统文化敬畏,也要对自然敬畏。
         中医是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典籍,从本质而言,中医就是典籍文化。读经典、拜名师、勤临床,这是学习中医的必要过程,也是成才的必经之路。
一本优秀的中医典籍应具有共时性、历史性和积极性这三要素。其要广为人知,超越时空,永不过时且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益。
         中医论道,无道术无所依,重道在于“悟道”。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我们要“取其精华”。因此,医学生要有读经典的素养和不断积淀的过程,去了解原生态的中医,从典籍中领悟真正的中医。
         正如屠呦呦最终是在经典中找到了提取青蒿素的正确方法。读经典不是为了咬文嚼字,而是要在经典中获取知识、智慧和力量,学到真本领。读、背、品、用是读经典的原则和方法。今天我们结合《上古天真论》第一篇【1】和望诊内容来制定一个生理年龄量化表。
         一、望神
         望神可以了解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病情轻重与预后。望神内容包括两目、神情、气色、体态,尤其重视两目的变化。不论男子还是女子肾精都会经历由盛转衰的过程,从年少到中年的有神逐渐步入晚年神失、神气不足,最后在弥留之际表现为假神。
         二、望色
         望色主要包括皮肤的颜色和色泽两方面,是脏腑精气在面部上的表现。年少时面色表现明润含蓄有光泽,到了老年则表现为面色晦暗枯槁。望色与望神中的气色相一致,便不再重复叙述。
         三、望形态
         望形态主要包括形体和姿态。望形态,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望姿态,即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行为动作。不同阶段的男子和女子在形体和姿态上略有差异。年少阳气旺,身体发育,形体逐渐壮实,年老阳气衰败,形体逐渐消瘦,骨骼细小,肌肉瘦削。
         四、望局部
         望局部主要包括头面、五官、颈项、胸胁、腹部、腰背、四肢和皮肤八个方面。通过对局部的望诊能够更加细致地判断不同年龄的人群。年少时期的人如初升太阳,朝气蓬勃,阳气逐渐旺盛,刚开始发育,这时期的小孩一般头较小,五官还未发育完全,面容稚嫩,身形小。中年时期的人如中午的太阳,最耀眼的时候,这时期的中年人阳气和肾气在最巅峰的时期,身体素质达到了最好的时候,五官硬朗,身体盛壮,头发多而黑。晚年时期的人如日落西山,发挥余光,这时期的老年人阳气和肾气都衰败,面容暗槁,身体单薄,发枯而白,齿去。
         五、望分泌物和排出物
         透过对分泌物和排出物的观察可以判断身体情况从而推导出大致生理年龄。小孩脾胃脆弱,还在发育生长,所以他们的分泌物和排出物较稀,量少。中年人身体发育成熟,身体壮实,分泌物和排出物正常,与饮食规律成正比。老年人肾气衰败,脾胃运化功能减退,食少的同时,排便少、排尿量少次数多,还会产生一些病理产物,如痰液。
         通过望诊我们可以判断生理年龄,把结果与《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对比不难发现,这一中医经典已经为我们概括出了不同年龄段人的生理变化。早在几千年前,先人已经用文字描绘了人类生长的规律,而这一规律对于现代抗衰老以及婚配依旧有着指导意义。
         中医是传统文化一部分,中医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揭示了生命与自然的的规律。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弘扬中医药,而且要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成为中医与中医经典的捍卫者、传承者、发扬者。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观疫情,看伤寒,谈中医药发展
  • 黄子玉听李赛美教授讲座后,深感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作用重大,对其新时代传承发展有新认识。文中提及中医药发展新机遇与挑战、疫
  • 2025-08-12
  • 学中医经典,锻中医素养
  • 黄子玉听牛淑平教授讲座后,深悟学中医经典的意义与方法,知晓需怀敬畏之心,以读经典、拜名师、勤临床成才。讲座结合《上古天真
  • 2025-08-1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