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 “净源绿行小队” 深入乡村实地调研 探寻水质治理新路径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 “净源绿行小队” 正式启动乡村水质实地调研工作。这支以氧化石墨烯新材料应用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先后奔赴广西桂平市社坡镇、河池市六寒镇及福建龙岩市曹溪镇,通过现场采样、居民访谈、环境勘查等方式,为乡村水污染治理方案的研制收集第一手数据。
在广西桂平市社坡镇,队员们沿着蜿蜒的溪流展开系统勘查。该镇以腐竹加工业闻名,作坊排放的废水使部分河段呈现浑浊状态。“我们用便携式检测仪现场测定了 pH 值、溶解氧等指标,发现部分水域 COD 值超出地表水 Ⅲ 类标准。” 团队负责人李同学介绍,他们在不同河段采集了 20 份水样,将带回实验室进行重金属及有机物含量分析。走访中,村民王大爷的话让队员们印象深刻:“以前溪水能直接洗菜,现在洗了菜总觉得不放心。” 这样的反馈更坚定了团队破解水质难题的决心。
抵达河池市六寒镇后,团队重点考察了喀斯特地貌区的水源特征。该镇部分村寨因采石业影响,地下水出现轻微浑浊。队员们攀爬至半山腰的泉水点,记录水源周边植被覆盖情况,并与村两委干部座谈,详细了解近年来水质变化对灌溉、饮用的影响。“山区水质治理有其特殊性,既要考虑工业污染,也要兼顾地质因素。” 队员张同学在调研日志中写道,当地独特的水文环境为氧化石墨烯净水膜的应用提出了新课题。
福建龙岩市曹溪镇的调研则聚焦矿区周边水质修复。团队在废弃矿坑附近布设监测点,发现水体存在铁离子超标现象。通过与镇环保办对接,队员们获取了近五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计划结合实地采样结果,分析污染扩散规律。在村民座谈会上,团队还发放了 150 份调查问卷,收集到关于水质改善的 20 余条具体诉求,为后续方案设计提供了民生视角。
据了解,此次实地调研将持续两周,团队已完成 3 个乡镇、8 个行政村的初步勘查,采集水样 68 份,形成访谈记录 3 万余字。下一步,实验室将同步开展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过滤性能测试,计划将实地数据与实验结果结合,针对性优化材料孔径结构与吸附性能。
“净源绿行小队” 指导老师表示,乡村水质治理需要 “靶向治疗”,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力争研制出成本适宜、操作简便的净水技术方案,让科研成果真正扎根基层土壤,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高校智慧。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东林传科学星火,课堂育童心成长
- 作为东北林业大学“逐梦东林”团队精心打造的公益教育品牌,小水滴公益课堂已坚持九年深耕科学育人领域,始终坚守科学育人初心,
-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