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成都理工学子进社区:AI领航童心 传统照亮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青衿执炬,AI领航”杨金慧

当人工智能遇上千年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教育火花?2025年暑期,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青衿执炬,AI领航”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翠屏区三江新区江宸社区,开展为期两周的公益暑托班,以“科技+非遗”的创新课程为社区儿童打造沉浸式成长课堂。7月31日,这场充满创意的夏日之旅在成果展示中圆满收官。

双轨教学:在科技前沿与传统根脉间架桥
本次实践突破常规托管模式,构建“智能探索”与“非遗传承”双轨课程体系。在AI课堂中,大学生志愿者引导孩子们通过图形化编程认识机器学习原理,操作智能机器人理解人机交互。

与此同时,非遗工坊里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千纸鹤折叠训练精细动作能力,剪纸艺术培养空间构图思维,中国结编织蕴含拓扑学原理,而流动的漆扇创作更成为最受欢迎的美育课堂。“每把扇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团队成员张思羽指着孩子们的作品解释,“就像传统技艺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

教育创新:从知识传授到成长赋能
团队负责人何佳恒介绍,课程设计暗含“五维成长密码”:编程锻炼逻辑思维,折纸培养耐心品质,剪纸激发创新胆识,绳结理解协作意义,漆扇启迪个性表达。这种跨界融合得到家长广泛认可。“孩子不仅学会做如意结,还给我讲解AI原理,”社区居民张女士表示,“这种教育模式打开了孩子的认知格局。”

长效机制:青春力量扎根基层服务
团队依托理工科专业优势,开发出《AI启蒙十二课》《非遗中的数学》等社区教育手册,建立“青语”线上答疑平台。社区党委书记肯定道:“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课程,更建立了校社联动的美育科技教育新模式。”据悉,该项目已纳入社区常态化服务清单,未来将通过“青苗代言人”计划培养社区小讲师。

结营仪式上,二十余件科技作品与非遗创作共同展出。孩子们将编程控制的纸鹤与传统手作鹤群同步放飞,象征科技与传统比翼齐飞的教育理念。正如团队指导教师徐俊洁所言:“我们愿做火炬手,既传递祖先的智慧薪火,也点亮通向未来的科技之光。”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