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瑶药生香康养路:广西师大实践队踏访富川探法治赋能之道

    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瑶医药康养法治护航队
       瑶医药是瑶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瑶族人民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凭借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瑶医药在岁月中沉淀为独树一帜的医学智慧。2023年,富川县出台《富川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发展条例》。为探寻这一条例在规范产业发展、激活康养产业潜力中的实施成效,2025年7月21日至22日,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瑶医药康养法治护航队专程赴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寻找答案。
       卫健局访谈:瑶药萌新绿,传承谱新章
       7月21日下午,团队走访县卫生健康局并专访中医股股长杨如建。“《条例》出台时间尚短,加之中草药种植存在自然生长周期长的特性,当前富川县瑶医药产业整体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杨股长的话语里,既有对现状的清醒认知,也藏着对未来的期待。
                    
图为富川瑶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中医股股长杨如建接受团队的访谈 朱芳仪摄

       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31万亩,2024年瑶医药相关产业产值已突破7500万元,在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深入访谈,团队得知,瑶医药以祖传技艺为乡亲诊疗,缺乏整体发展规范,就如散落在民间的点点星火。如今,规范化的种子已悄然埋下: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在富川设瑶医专场考核,42人报考、28人通过资格审核,25名瑶医从业者走进考场。最终共有4人得到资格认定,让富川瑶医资格认证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们了解、保护瑶医药,传承队伍终成燎原之势。
 
       西岭药谷行:药田连村寨,产业结新缘
       从卫健局出发,团队来到西岭药谷。这片由广西锦沐仁和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打造的基地,背靠西岭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如同天然药仓,滋养着遍地草木。在《条例》的指引下,该公司选择在国家级贫困村——茅刀源村布局开展中草药种植、加工与销售业务。这里拥有1800多亩药田,从药材种植到精深加工,再到市场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见雏形。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茅刀源村西岭药谷中草药种植基地 朱芳仪摄
 
       团队成员跟随着种植负责人甘永锐的脚步,深入参观百草园。“这是鸡血藤,在我国南方多有分布,入药历史悠久。其核心功效在于养血活血,既能补益血虚所致的面色苍白、乏力等症,又能疏通血瘀引发的肢体疼痛等问题。”甘永锐为团队成员细致讲解鸡血藤的功效。
     “感觉鸡血藤很常见呀。”团队成员陈思雨凑近观察。

     “是的,其实很多中草药都分布在我们身边”甘永锐继续介绍道,“这正是瑶族先人就地取材的智慧,在山野间寻得疗愈密码,一代代传承至今。”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位于山脚的康养体验中心,空气中弥漫着瑶浴药包散发的独特气味,各类瑶药康养设备整齐陈列。从田间辨认草药的形态,到体验中心感受药香的浸润,一场立体的瑶药认知之旅正徐徐展开。
      “公司还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合作培育珍稀药材,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种植负责人甘永锐指着展厅里的宣传板说。目前,已有300多名农户在此实现就业,累计发放务工工资达900多万元,昔日的贫困村因药田焕发新生,瑶医药文化随着产业的发展,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中。
 
       民族医院访踪:康养融日常,研发续新篇
       7月22日上午,团队来到富川县民族医院。这座瑶医药发展的核心阵地,藏着最鲜活的传承图景。团队先后参观了针灸推拿科、瑶浴体验、治未病中心等特色科室,详细了解瑶医药特色服务。“瑶族居于深山时,以瑶浴抵御疾病,这是祖先留下的智慧。”副院长岑德凤介绍道。如今,这样的疗养体验已成为人们放松休憩的新方式,特色科室里的居民络绎不绝,许多大湾区的旅客也慕名而来,康养服务正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图为民族医院院长林海梅、副院长岑德凤与实践团队进行访谈 朱芳仪摄

       在制剂研发方面,民族医院同样展现出传承创新的活力。“我院与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合作研发的‘瑶药痒即停’‘瑶妇康洗剂’两种制剂,目前已进入最后资料整理阶段,提交审核后便可开始制作。”院长林海梅补充道。
       不仅如此,该院还多次组织人员深入西岭山,寻访瑶药材的踪迹,在密林间记录其生长分布,在此基础上研发瑶药瑶浴包、瑶药茶、瑶药膳等康养产品,让深山里的草药变成了货架上的养生品。医师们还伏案整理古籍文献,结合临床经验编制《富川常用瑶药手册》,字里行间都是对传统的敬畏与创新的热忱。这不仅是一场对民族智慧的守护,更是一次让传统医药融入现代生活的探索。
                        
图为团队与富川县民族医院院长林海梅、副院长岑德凤合影 朱芳仪摄


      调研终章:康养传承与发展并行,瑶药前路待法治聚力
      数日走访中,团队用脚步丈量瑶药生长的土地,用对话收集传承者的心声。此次调研见证了《富川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发展条例》实施以来的显著成效——从瑶医资格认证实现“从0到1”的突破,到西岭药谷产业链带动300多户农户就业,民族医院大力推广瑶医药文化,调研成果丰硕,团队更深入基层梳理了产业发展的进阶方向。
当前,富川瑶医药产业在《条例》指引下已迈出坚实步伐,但要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仍需在人才培育、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下一步,团队将分析瑶医药的现实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为富川瑶医药法治化发展及条例优化提供参考。
      团队成员期待以这次走访为契机,让瑶医药这株扎根民族沃土的文化之树,在代代传承中枝繁叶茂,在康养产业中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团队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带动青年群体关注民族医药传承,在法治探索与产业实践中,找到属于新时代学子的文化落脚点,让瑶药香飘得更远,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活力。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