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百年党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社会实践小队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赓续英烈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参观、沉浸式学习、仪式教育等方式,深刻感悟雨花英烈“信仰至上、慨然担当、舍身为民、矢志兴邦”的崇高精神,激励队员们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清晨,细雨霏霏,更添肃穆。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抵达雨花台烈士陵园。苍松翠柏掩映下的陵园庄严肃穆,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光辉岁月。
巍巍丰碑寄哀思:实践的第一站是位于陵园核心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这座高达42.3米的纪念碑(象征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巍然耸立于雨花台主峰之巅,碑身镌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鎏金大字。碑前矗立着一尊青铜雕塑——《宁死不屈》,它塑造了一位革命志士身陷囹圄、戴镣铐而不屈、昂首挺胸的伟岸形象,是雨花英烈精神的高度象征。队员们整齐列队,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致以最深切的哀悼和崇高的敬意。随后,队长代表全体队员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
忠魂长存励后人:紧接着,队员们参观了庄严肃穆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珍贵的烈士遗物、翔实的文献资料以及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手段,生动再现了以邓中夏、恽代英、罗登贤等为代表的雨花英烈的光辉事迹。队员们在一件件斑驳的遗物前驻足凝视:一封封饱含家国情怀的绝笔信、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一件件简陋却承载着坚定信仰的随身物品……这些都无声地讲述着先烈们在白色恐怖下,面对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依然坚守信仰、视死如归的感人故事。特别是在看到恽代英烈士的眼镜、邓中夏烈士的手稿等珍贵文物时,队员们深受震撼,深刻体会到信仰的力量是何等的强大,足以支撑他们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心向光明,为理想献出宝贵的生命。
历史现场寻印记:走出纪念馆,队员们来到了雨花台烈士殉难处遗址群,这里曾是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志士的主要刑场之一。如今,绿草茵茵,松柏常青,但历史的印记依然清晰可辨。队员们沿着林间小路,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革命先烈们为信仰慷慨赴死的悲壮与决绝。知名烈士墓区(如丁香烈士墓)也留下了队员们的足迹,大家默默献上自制的小白花,表达对英雄的无限追思。
这次沉浸式的参观学习,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灵魂触动,给“星火”实践小队的每一位成员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信仰的力量震撼心灵:雨花英烈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他们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坚信共产主义的光明未来,为了信仰可以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必须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
担当的精神催人奋进:面对国家危难、民族存亡,雨花英烈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他们的担当精神,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楷模。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勇挑重担,砥砺前行。
奋斗的意志薪火相传:先烈们的奋斗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缅怀先烈,更要传承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日常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
时代的使命呼唤青年:雨花英烈精神是永恒的丰碑,更是照亮新时代青年前进道路的明灯。此次实践强化了队员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深刻意识到,继承先烈遗志,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转化为勤奋学习、锤炼品德、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的具体行动,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雨花台,一方洒满英烈鲜血的圣地,一座矗立在中华儿女心中的精神丰碑。实践小队此行,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雨花英烈“信仰至上、慨然担当、舍身为民、矢志兴邦”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这份宝贵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中,贡献属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