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薪火相传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02 阅读: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基因润心田薪火相传向未来
   “同学们,这是1948年我在孟良崮战役中用的军用水壶,壶身还留着弹片划过的痕迹……”7月29日,在山东临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王建国家里,一场特殊的“红色课堂”正在进行。台下,30余名小学生踮脚围坐,目光紧紧锁着老人布满皱纹的手和那只斑驳的水壶。这一幕,正是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注脚。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更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在全国多地火热开展,从革命老区的纪念馆到城市的社区讲堂,从高校的思政课堂到乡村的文化广场,红色精神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当下生活。
   在江西井冈山,“数字赋能”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茅坪革命旧址群推出“VR重走红军路”体验项目,游客戴上设备即可“穿越”至1928年的黄洋界哨口,感受“黄洋界上炮声隆”的紧张与豪情;当地中小学开发的“红色剧本杀”《小红军的一天》,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挑粮小道”的艰辛与信仰的力量。“以前觉得历史很远,现在‘参与’进去才发现,英雄的故事就藏在每一块青石板里。”参与活动的初二学生李雨桐说。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在于“讲述”,更在于“践行”。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旁的好青年”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从社区养老到乡村振兴,将“首创精神”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在贵州遵义,“红色研学+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让“红军村”焕发新活力,村民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制作红色文创实现增收,用双手“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红色基因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李芳表示,从“半条被子”到“一张借据”,从“焦裕禄治沙”到“脱贫攻坚”,红色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奋勇前行的精神支柱。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