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画笔下的振兴路:美院学子深入坪水底,为“引凤还巢”寻良方

    发布时间:2025-08-01 阅读:
    来源:何姝睿 何杰昭 李悦 熊礼瑶 林泳兰 潘欣玉 陈昭羽
深入研究和挖掘乡村的优势资源对于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而推进乡村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参与是关键。在田间地头、新开的电商直播间、初具雏形的生态农场里,一群年轻面孔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2025年7月10日到16日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青禾筑梦”实践团队从桂林市资源县梅溪镇坪水底村的中草药产业出发,调查其现阶段的优势和不足,研究如何保持优势、改进不足,为坪水底村吸引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提供探索性方案。
政策落地难题
在实地调研中,团队与当地村民、村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中草药种植、销售、生产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以及坪水底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情况。他们发现,尽管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政策传递的效率却令人忧心。近半数创业者对贷款优惠、种子基金等关键扶持政策“知之甚少”,政策宣传的广度与深度急需加强。

图为团队成员考察实地情况
社会力量协同
令人欣慰的是,近半数创业者感受到社会对其返乡选择的认可与鼓励。然而,在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融资难仍是最大“拦路虎”。营造“敢创、崇创”的社会氛围需要多方合力:媒体应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典型,破除“城市优越论”;家庭需转变观念,做青年创业的“情感后盾”;企业、社会组织则可开放资源,提供税务、法务等“绿色通道”服务,让创业者轻装上阵。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民进行访谈
三方联动激活动能
如何让青春力量在乡土扎下深根?这群“问路人”带回了破局之思。坪水底村的深度调研清晰地指出,要真正畅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青春赛道,破解“引得回”更要“留得住”“干得好”的难题,需政府、高校、社会拧成一股绳。政府当强化主导,打破政策落地阻碍;高校补足育人短板,让创业教育扎根乡土;社会力量则应织密服务网络,涵养创业生态。唯有多维支撑体系同向发力,方能真正让人才返乡创业,让青春智慧在乡村振兴闪闪发光。
通过实地调研,团队全面了解了该村的资源禀赋、现有产业结构、发展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希望调研成果将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促进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实践指导,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