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守正循典传瑰宝,创新逐潮焕新声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七月流火,暑气蒸腾。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尔玛传薪火,羌风筑梦行”民族文化实践队走进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于7月8日至11日期间,先后在古羌水磨漆艺传习所、北川县中羌医医院、草编非遗研学体验中心、石椅羌寨及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开展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深入挖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与当代传承路径,以青年视角助力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同时结合医学专业特色促进健康知识普及。

漆艺传习悟匠心,指尖点染千年韵

  7月8日下午,实践队首站来到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羌水磨漆艺传习所。在第七代非遗传承人朱红志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的漆艺作品:经蜂蜡封口的葫芦器物锁住天然蜜香,特殊叶子原型茶壶的纹理“看得见摸不着”,融入水磨漆技法的古琴曾获设计金奖,直径近2米的“四川水文图”圆盘则是与中央美院共创的地域文化载体。互动环节中,队员们参与“漆艺书签绘制”,在细腻的漆料涂抹中感受80余道工序凝结的千年技艺。据了解,该传习所已培训学徒超800人次,通过优化工艺、降低成本让漆艺作品走向市场,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北川样本”。

微信图片_20250730012909(1).jpg

羌医讲堂探瑰宝,药草识辨融医理

  同日下午,实践队转场北川县中羌医医院,与健康文化普及基地联合开展健康科普展览活动。活动以羌医历史与疗法讲座开篇,系统介绍了以疏通为核心的“六脏八府”理论体系,以及羊皮疗法、烧灯火、雏鸡接骨法等特色疗法。随后,专业老师指导队员识别百合、夏枯草、黄连等羌医药材,详解其药用价值与羌族名称。在中草药辨认与拼图比赛中,队员们通过实践深化认知,同时参观了放血疗法、电针治疗等特色诊疗项目,将医学专业知识与民族医药文化有机结合。

微信图片_20250730012914(1).jpg

石椅羌寨访振兴,寨史见证新跨越

  7月10日上午,实践队走进大禹故里的石椅羌寨。“地造火盆仙寨,天赐石椅羌寨”的寨门楹联揭开考察序幕,队员们在导游带领下探访石椅、还愿塔等标志性景观,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在村史馆内,丰富的图文与实物生动展现了“5·12”地震后,石椅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通过东西部协作实现脱贫攻坚的历程。队员们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与石椅村乡亲们的视频连线及《石椅女儿》宣传片,对羌寨“新长征”规划充满期待,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的发展活力。

微信图片_20250730012905(1).jpg

草编工坊习巧技,篾条交织承古法

  7月11日上午,队员们走进草编非遗研学体验中心,在非遗传承人的讲解下了解羌族草编的起源与发展。陈列架上,草编昆虫、走兽与生活器物形态各异,凝聚着手艺人的智慧。队员们尝试编织蜻蜓,在弯折与穿插的反复练习中,将生疏的技法转化为初具形态的作品,切身感受指尖技艺的传承温度。

微信图片_20250730012841(1).jpg

羌绣馆里续文脉,针脚密缝民族情

  同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开展“触摸千年针脚,传承羌绣文脉”主题活动。队员们观赏“万字纹”“羊角花”等传统纹样,了解到羌绣自新石器时代起源,秦汉时期融入中原元素的发展脉络——万字纹象征生命延续,羊角花寓意忠贞爱情,每一针线都承载着民族记忆。在手工制荷包环节,队员们穿针引线体验刺绣技艺,并开展“羌族非遗传承心理机制”问卷调查,收集不同群体对非遗的认知与传承意愿,为后续推广工作积累数据。

微信图片_20250730012846(1).jpg

  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参观、体验、调研等多种形式,全面接触羌族水磨漆、羌医药、草编、羌绣等非遗项目及羌寨振兴成果。实践队以青年力量为民族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既加深了对羌族文化的理解,也为非遗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青春视角。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