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至5日,为践行科技强国的理念,同时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志愿服务意识,回馈社会,郑州轻工业大学“青创绿动”科普实践小队的志愿者们走进郑州科技馆(常西湖馆区),为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提供全流程志愿服务。志愿者以“以赛促教”为初心,既守护着赛事的有序推进,更延伸服务传递科普温度,让科学的种子在青春志愿的浇灌下悄然萌发。
“红马甲”的精密护航:筑牢赛事运转基石机器人竞赛的顺利运转,离不开一群“幕后守护者”的精密筹备与高效协作。提前抵达场馆的志愿者们,早已通过专项培训,熟悉赛程规则,通过精准分工,每位成员明确了负责区域与协作裁判,从物料摆放、动线规划到应急预案,事无巨细地推演流程。反复核对的赛程表、手绘的场地示意图,成为他们为赛事护航的第一道保障。
场馆中,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每个角落。检录处,举着场区号码牌的志愿者引导选手有序入场,另一名志愿者则负责认真核实选手的参赛信息,并叮嘱其保管好参赛物品;面对低龄参赛者,志愿者贴心地分批次引导其入座,甚至化身临时“家长”,全程陪同需要如厕的选手;巡逻的志愿者目光如炬,及时制止可能干扰比赛的声响,迅速而准确为裁判传递器材。志愿者通过明确的分工保障赛事全程有序运转。正如一位志愿者在笔记中所写:“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更需要将每个细节落实到位,这是一种责任。”
科技赛场的温情注脚:守护每颗好奇童心 竞技场上,机器人的嗡鸣与裁判的哨声交织成激情的旋律,那些不经意的温情瞬间,同样让人动容。
在8号场区的团队合作赛中,当一名小队员因失误趴在桌边啜泣时,志愿者蹲下身,用鼓励的话语轻轻安抚,直到女孩重燃她信心重返赛场;有低龄选手怯生,不好意思说想上厕所,志愿者敏锐的观察到,主动牵起那只小小的手,询问其需要什么帮助,回来时孩子一句“谢谢”,让志愿者们相视而笑,眼神中更充满了力量。
在追求速度与精准的赛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从未缺席,让冰冷的科技赛场流淌着人文的温度。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我们守护的不只是比赛秩序,更是这些孩子对科技的好奇心。”
从竞技到科普:让科技星火燎原生长当最后一台机器人停止运转,志愿者们的服务并未落幕。他们带着参赛选手走进科技馆的展厅,把竞赛的激情延伸为科普的温度。
元素周期表展区前,志愿者拿起一瓶水:“大家看,氢和氧这两个‘小伙伴 ’手拉手,就变成了我们每天喝的水。”有孩子讲到:“原来我喝的水里有这么多秘密!”生动的讲解让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从保障赛事有序进行,到延伸服务传播科技知识,这些 “红马甲”的身影,既是赛事顺利运转的保障,更是连接青少年与科学世界的“桥梁”。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们从赛前严谨的筹备、赛中热情的服务,到赛后负责的行动,也完成了从“参与者”到“成长者”的蜕变。
离场时,有孩子拉着志愿者的衣角问:“下次比赛你们还来吗?”志愿者笑着点头。或许,这便是志愿精神最动人的延续 ——用热忱点燃更多人对科技的向往,让科学的种子在温情与责任中,慢慢生根发芽。未来,“青创绿动科普实践小队”将继续以脚步丈量责任,让志愿服务成为照亮科技与人文交汇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