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科创赋能牡丹绽,绿韵兴农乡村新——郑轻学子赴凯莉莱实践学习

发布时间:2025-07-2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促进青年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创新能力, 7月4日,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洛神惠农”实践小队,前往郑州凯莉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以“科创赋能牡丹绽,绿韵兴农乡村新”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

座谈初识产业实际 实践目标锚定需求
“我们坚持‘以质取胜、以信立身’,比如牡丹根皮提取物的纯度标准,对标国际标准。”工作人员在座谈会上向实践团介绍企业理念时,手持一份原料采购规范性文件,“河南本土植物资源的开发,既要守住品质底线,也要打通市场脉络。”
随后,实践团队结合学校“洛神焕颜”科研项目,针对牡丹根皮中丹皮酚的水溶性问题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研讨。 企业技术工程师拿出实验记录,表明超临界CO₂萃取的压力参数提升的同时,虽然收率增加,但设备损耗成本也在跃升,队员们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下关键指标,为后续实践明确了方向——这场简短座谈,让队员们清晰了暑期实践的核心:用产业视角审视项目,以实践经验反哺项目优化。

车间实践深耕细作 依托项目探索新知
实践小队在座谈会后深入化妆品生产一线,从严格的准入流程开始,便感受工业生产与实验室操作的差异:前者将“无菌”“可控”嵌入每个环节规范,后者更侧重单次实验精准。车间内,不同规格乳化锅依订单量选用,让研究牡丹籽油提取的队员意识到,实验室“最优搅拌速率”需转化为适配不同容量的“动态平衡参数”,需兼顾产量与品质。水处理系统经多级过滤将自来水提纯至电导率 2 以下,工作人员的讲解让队员明白“纯度”把控贯穿产业链,工业中“多级过滤 + 成本控制”的平衡是实验室易忽略的课题。配料区的“强制配方称量系统”通过技术防错控制原料配比误差,为“洛神焕颜”项目成果转化提供“标准化+智能化”思路。半成品需经 5 天静置等待微生物检测合格,让队员联想到实验室菌落计数成了生产线“生死线”,体现“灵活应对与风险控制”的辩证思维。包材处理的多级清洁消毒,让队员体会到从牡丹采摘到包材接触,每步“洁净度”都定义产品价值。实验室全流程检测覆盖微生物、理化指标及包装性能,让队员明白“科创兴农”不仅是提取成分,更要保障成分安全稳定抵达消费者。灌装区设备在效率与精准间平衡,呼应队员“响应面法模型”思路,即实验室“最优解”需变为兼顾成本与体验的“现实解”。队员深刻感悟到,化妆品生产各环节是理论在产业中的“具象生长”,企业对品质和创新的追求,正是“论文变产品”的必经之路。

共话产学研融合 探索校企合作之路
工厂的实践让队员对“理论服务产业”有了清晰答案。乳化锅转速、冻干机温度,不是实验室“最优解“,而是兼顾效率与品质的”现实解“。队员们坦言,项目里的响应面法模型,正可对接企业提出的牡丹籽油提取率提升需求,聚焦“资源价值链”:“洛阳牡丹从花瓣到面霜成分的转化,让‘科创兴农’有了具体模样”队员们共识渐显:实验室课题需扎根产业痛点,才能从“论文”变“产品”。
这份共识推动着实践小队与工作人员围绕“产学研”展开深入探讨。企业负责人结合经验指出,“产学研”能整合高校科研优势与企业生产优势,高校拥有专业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实验设备,能够在原料研发、配方优化等方面取得突破;而企业熟悉市场需求,能够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推动行业创新。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洛神惠农”实践小队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宝贵的实地职业生涯规划课。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实践渠道,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化工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将积极传播环保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徐钰博 来源: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领尚藏巧思,内画纳乾坤
  • 2025年7月28日,窑火琉光实践队队员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期待,先后走进领尚琉璃文创园与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
  • 2025-07-29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