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服务面临深层挑战。在此背景下,智能技术与养老服务的系统性融合,正成为应对人力短缺、提升照护效能、实现精准化服务的关键支撑。2025年7月起,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智护银龄”团队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走进社区和养老服务公司等地,深入了解智能设备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
本次活动中,团队奔赴南京市秦淮区礼拜寺巷老年公寓和南京瑞芝康健悦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围绕养老机构现状、老人和工作人员的感受等模块,发现智慧养老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开展了一场以智能设备与养老服务融合为重点的调研活动。
南京市秦淮区礼拜寺巷老年公寓为老年人群体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和护理服务;南京瑞芝康健悦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南京市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其“1+N”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及专业护理员组成,实现“健康监测—疾病干预—康复训练”闭环管理。选择这两家机构,能有效地探索智能养老新模式,关注老年人真实需求。
初探养老机构触摸智能养老实景
7月18日中午,调研团队走进南京市秦淮区礼拜寺巷老年公寓,切身感受了智慧养老的“基础应用”。公寓大门智能门禁能自动识别访客信息,流畅便捷;步入走廊,地面铺设的智能监测垫无声记录着老人的活动轨迹;护理站中央,监控大屏实时跳动着各房间老人的心率、血压等关键数据,一旦异常,警报即刻触发,这些基础智能设备实时有效守护着老人的安全与健康。
当队员们谈及更高阶的智能养老解决方案时,公寓负责人坦言存在现实瓶颈。“更先进的设备在功能和体验上确实有吸引力,”他表示,“但首要障碍是高昂的购置成本和后续维护费用。同时,现有工作人员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也需要系统化提升。”负责人的一番话揭示了智慧养老从可用迈向更优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成本与人才挑战。
这种应用层级的差异,在团队随后探访的南京瑞芝康健悦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得到了更直观的印证。在这里,更专业、更集成化的智能养老设备系统展示了智慧养老技术发展的另一维度,同时也与秦淮区老年公寓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不同机构在智能化投入和应用深度上的不均衡性。
图为瑞芝服务机构康复训练区 朱鑫涵摄
在机构的康复训练区,各类智能设施正辅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系统性肢体康复。搭载睡眠监测、舒适调节与便捷交互功能的智能床垫,为老年健康管理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支持。“这些智能技术的深度整合,显著提升了我们的服务效能与安全系数,不仅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更全方位保障了长者的生活品质,”该公司负责人向调研团队介绍道。面对智慧养老实践中已经展现的显著成效与现实鸿沟,团队成员并未止步于观察。有队伍队员分享道:“这次调研颠覆了我对高科技养老的想象,它既在身边切实解决问题,又因成本、认知等因素难以遍地开花。”团队负责人表示,团队计划梳理国内外适老化智能设备的成本控制与简易操作案例,希望在将来为更多的养老机构提供一份技术引入可行性指南,为弥合这道智慧鸿沟贡献一份力量。
与老人促膝谈聆听智能养老心声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与老人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倾听老人们对智能设备的真实感受。在礼拜寺巷老年公寓的活动室里,几位老人正坐在小亭子里休息,团队队员主动上前与李爷爷进行了交谈。李爷爷曾是一名教师,他选择的是居家养老。当队员们询问他对智能设备的看法时,李爷爷表示接受智能设备的使用,不过也坦言现在自己还能自理,现阶段的需求度还不高。此外,李爷爷表示设备价格是重要考量因素,若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将不予购置。
在广泛听取老人意见后,调研团队深切体会到老年群体对智慧养老的潜在需求,同时认识到智能设备的推广普及,必须精准匹配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与认知接受水平。
同社工护工聊洞悉智能养老困境
团队成员还与养老机构的社工和护工进行了深入交谈,从他们的角度了解智能设备在养老服务中应用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护工阿姨向团队成员介绍道:“智能设备的引入确实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比如智能监控系统让我们能随时掌握老人的动态,减少了意外发生的概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有些老人对智能设备有抵触情绪,并且我们也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使用,而我们的年龄也较大,学习起来也很困难。”社工等工作人员纷纷提出很多智能设备的维护成本比较高,一旦出现故障,维修起来很麻烦,有时候会影响对老人的服务。
图为队员与护工交谈 王诗怡摄
成员们意识到,智能设备的应用需要和人工服务相结合。智能设备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还面临着不少挑战,不仅要考虑设备本身的性能和成本,还要兼顾老人的接受度以及社工、护工的工作压力。此外,有些智能设备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比如按钮太小、声音太轻等,给老人使用和护工操作都带来了不便。
图为队员与社工交谈 王诗怡摄
团队感悟:让科技带着温度走进银发生活
此次调研活动,让“智护银龄”团队成员们对智能设备与养老服务的融合有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认识。从养老机构里各种智能设备的实景展示,到老人们对智能设备的真实心声,再到社工和护工们道出的智能养老困境,每一个环节都让团队成员感触颇深。智能设备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蕴含着对老人的关爱和呵护,是连接亲情与温暖的桥梁。
图为实践队部分队员与老人合影 王诗怡摄
“智护银龄”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把在调研中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整理分析,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推动智能设备与养老服务更好地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当青春力量遇见银发需求,碰撞出的不仅是解决方案,更是对养老本质的回归——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岁月中从容绽放,这便是“智护银龄”最动人的注解。未来,团队将带着调研成果继续打磨方案,用青年智慧连接科技与银龄,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智能时代从容生活,安享晚年。(通讯员朱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