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以实际行动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溯忆齐鲁实践队于2025年7月1日-24日,赴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等9个地市,开展山东省近现代四战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口述史研究。实践队共深度访谈战争亲历者61位,收集珍贵战争史料,整理撰写《齐鲁战史口述记忆汇编》,在追寻红色记忆中激发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两代从军志:革命母子的热血传承 7月1日,正值建党节这一特殊日子,实践队走进青岛市平度市李园街道,寻访一对革命母子——刘桂华与刘志坚。作为曾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刘桂华身上的每一道岁月刻痕里,都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往昔。她曾担任青妇小队队长,在地下党工作期间,埋地雷、割电线,凭借坚定信念与过人机智多次躲避敌人抓捕。“你别看我这个样,我挺能跑的。”她用诙谐的语言说着,可话语中丝毫掩盖不掉战争的残酷。
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其子刘志坚继承红色家风,投身对越自卫反击战。谈及为什么奔赴战场时,他说:“我是革命家庭的后代嘛,当时我母亲不让我去,我就反问她:‘怎么你就去了?’,在我的坚持下我就去参加了空军。”在战场上,他直面敌方先进装备与艰苦作战环境,亲历与敌军的激烈交锋与我方部队的伤亡考验,用鲜血和忠诚践行了军人的使命担当。这对革命母子,用两代人的热血谱写了军魂传承的壮歌。
实践队成员与刘桂华、刘志坚合影
异国烽火路:杜明秋的抗美援朝记忆 7月8日,在济宁市泗水县星村镇星四村,91岁的老战士杜明秋接受了实践队的采访。1950年,他告别家乡参军,经培训后便奔赴朝鲜战场。那些年亲历的马良山、高旺山、黄镜山、长津湖等战役,在他记忆里,每一场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生死考验。“敌人80多架飞机炸断运输线,吃的、弹药运不上来,只能向朝鲜百姓借粮。”老人忆起当年的艰苦环境,眼眶不禁湿润。当时作为军队信息员,他常与当地百姓沟通,至今还能清晰地说出几句战场上常用的朝鲜语。而除了物资匮乏,他们还要时刻提防敌军——那些伪装成百姓的敌人随时可能发动暗杀,毒气、细菌武器的威胁也如影随形,但即便如此,他和战友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始终牢牢坚守着阵地。
实践队成员对杜明秋采访 峥嵘九十载:对话三次战争亲历者张汉杰 7月11日,实践队在临沂康养护理中心与张汉杰老战士展开了一场跨越八十余载的对话。1945年东进支队在莒南扩充部队,年仅16岁的他参军入伍,27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亲身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老人虽年事已高,但对于自己参加过的战争仍历历在目,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战争艰辛和残酷给他留下来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谈到当代青年,他说:“你们一定不能忘掉历史,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为人民,今天的美好,我们身在福中要知道福是怎么来的。”
实践队成员与张汉杰合影
团队成员侯世林说:从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到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从抗美援朝战争的英勇无畏,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浴血坚守,这些浸透着血与火的真实故事,让实践队成员深切感悟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战争历史与红色精神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火炬。当新时代青年成为红色故事的讲述者,当科技的进步与战场上的枪炮声产生共鸣,我们读懂了“强国有我”的深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八十余年时光流转,齐鲁大地的红色记忆从未褪色,青年一代应铭记党的光辉历史,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将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相贯通,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革命精神的践行者、民族复兴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