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育改革战略指导: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探讨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建立了内容丰富、体系全面的教育重要论述。这种思想体系以“世情、国情、党情、教情”为现实坐标,既基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又拥有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提出了全球教育变革的时代命题。
关键词:教育 科学内涵 时代价值
一.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强调“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能够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方针必须明确的根本问题。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简单明了而又全面准确地回答了上述三个基本问题。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怎样培养人”,即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什么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创新的战略路径。
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实现课程思想与课程思想的深融合,形成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大思政课”育人的新格局,为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实施新时期德智体美劳立德树人工程,填补体育、美育、劳教短板,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加快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发展。要着眼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提高自主培养人才质量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建设强国、振兴民族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冲突与矛盾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各种挑战,因此教育必须肩负起推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教育应以人文主义为根基,倡导尊重生命及人类尊严,追求权利平等、社会公正、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并共同承担可持续未来的责任。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人文交流的教育行动,在教育国际合作的理念下,倡导“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教育的大国责任。
二、时代价值: 世情、国情、党情、教情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深刻体现在对“世情、国情、党情、教情”的战略把握中:既要从宏观上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把握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显性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隐性价值,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又要在微观上把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的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并且把微观和宏观统一起来,坚持为人民服务。青春的朝气,是中国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国故事的鲜活载体。今天的教育考验着我们能否对教育目标任务把握得更加深刻,我们应该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结语
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既是“教育中国”的宣言书,也是“教育强国”的路线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是简单的喊出口号,也不是高不可攀大山,而是与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真实存在。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教育方针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