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途砺心 惠民笃行”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长沙市望城区乡村实践基地,开展“竹艺传承进乡土”主题活动。青年学子以非遗竹编为纽带,带领乡村儿童在经纬交织中感悟文化根脉,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团成员以“竹篾纵横如田垄,一挑一压藏智慧!”等通俗语言解析竹编历史,通过竹篮、竹盘等实物展示,讲述这项传统技艺在当地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现场演示环节,志愿者拆解“挑一压一”基础技法,将编织步骤转化为趣味口诀。孩子们凝神观摩,不时举手提问:“为什么竹条要先浸水?”“我爷爷也会编竹筐!”稚嫩问答间,传统智慧悄然传递。
实操区瞬间化作创意工坊。柔韧竹篾在孩子们手中弯折穿梭——女孩们专注编织杯垫,用“回字纹”重现外婆绣花图案;男孩们以立体编法塑出竹鱼、竹蛙,自豪命名为“稻田卫士”;小组合作的大型竹画上,篾条勾勒出蜿蜒溪流与嬉水鸭群。
作品分享会上,童言乡音道出淳朴乡情。实践团成员白聪指着一幅竹编溪流图感慨:“孩子们用竹篾‘编织’家乡记忆,这正是文化传承的生命力。”活动现场,30余件稚拙却鲜活的竹编作品,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生动载体。

此次活动是高校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缩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将持续推进“非遗进乡村”计划,组织更多青年学子深入田间地头,开设竹编、剪纸、扎染等传统技艺课堂。“让古老技艺扎根乡土,让文化自信融入童年。”团队负责人表示,青年力量正以非遗为桥,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铺就“技艺传、乡愁浓、乡村兴”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