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民俗风华灿 岁月传承情意浓
日照7月10日电 为了助力海洋强国和海洋文化的建设,并进一步深入开展海洋民俗研究对于丰富海洋文化理论、保护传承海洋文化遗产以及开发利用海洋民俗文化资源。2025年7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深入威海市荣成市海洋食品博览中心、桑沟湾海洋牧场、海之宝有限公司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多方面深入了解荣成市海洋民俗文化历史,挖掘海洋文化新动力,赋能海洋康养新发展。
海洋餐桌的饮食文化第一站,实践队来到荣成市海洋食品博览中心。进入博览中心场馆,馆内的高科技手段率先为实践队员们打造出一场直观展现黄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视觉盛宴,实践队员们系统的学习到海洋背后所蕴含的生态意义与资源价值。
随后,实践队员进入了海洋食品展示区,工作人员向队员们展示荣成地区各类海洋食材及其加工产品,从常见的鱼类、贝类到珍稀的海参、鲍鱼,每种食材都附有详细的介绍,包括其营养价值、捕捞方式及传统烹饪方法,这个过程不仅展现了荣成海洋食品的丰富性,也体现了当地人对海洋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讲座环节,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荣成海洋饮食风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他们提到,荣成人的饮食习惯深受海洋影响,海产资源丰富的地域条件使得沿海城市居民饮食上注重海味与自然鲜味,形成了“鲜、咸、香”的饮食特点。且海鲜在当地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日常餐桌到节日庆典,海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为队员介绍了荣成地区特有的海鲜菜肴及其背后的文化寓意,追溯独特的海韵饮食文化。下一站,实践队员来到威海市海之宝有限公司,亲身体验海带面制作过程,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实践队员学习了海带面的制作过程,从挑选食材到调味搭配,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海洋食材的特点和加工方法。
图为海洋食品博览中心食品展示。 赵凤仪 供图
海洋生活的风情民俗通过访谈桑沟湾海洋牧场工作人员及荣成市当地居民,实践队员了解到,沿海居民与内陆居民在饮食上的一大显著差异是,前者更倾向于自主捕捞。居民们经常自己赶海,捕捞贝类、藻类等海产品,确保食材的新鲜与纯正,体现了沿海特有的生活方式。这种独特的生活风俗进一步滋养了荣成人的日常生活,赶海、钓鱼等沿海活动成为居民们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在荣成蔚然成风,人们通过这些活动亲近自然,亲身体验大海的慷慨馈赠,获取新鲜的海产品作为饮食原料,同时也在户外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桑沟湾海洋牧场活动区。 王佳颖 供图
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在调研访谈过程中,队员们发现荣成人善于高效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通过手工或工业流程将贝壳、藻类等海洋原料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实践队参观了当地海洋文创售卖场,亲眼见证了贝壳、藻类等海洋原料如何通过手工流程,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通过采访贝雕手艺人,队员们了解了贝雕制作过程中贝壳的分类、清洗、设计和拼接过程,每一步都精心操作,确保贝雕工艺品的精美与独特,这些工艺品不仅承载着海洋的韵味,更成为了荣成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海之宝有限公司的海藻加工区,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海藻的有效成分被提取后,加工成了海藻面膜等护肤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天然、健康产品的需求,这种对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创新利用,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体现了荣成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创新的追求。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海洋文创产品卖场。 吴梦婷 供图
通过本次荣成市的实地实践与深入访谈,实践队深刻感受到了荣成人民与海洋之间的深厚情感与和谐共生关系。海洋资源的自主捕捞不仅滋养了荣成人的生活,更成为了他们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而对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创新转化,则体现了荣成人对自然资源的珍惜与智慧。实践队成员将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继续在探索海洋文化的道路上前行,用实际行动助力海洋康养新发展。(通讯员 何兆鑫)
.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 王佳颖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