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润泽生命 康养点亮未来近年来,国家重视海洋经济与康养产业,中央指明其高质量发展方向,《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为构建海上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支撑,2025年7月1日至7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深入济南市榆山街道社区、烟台市烟大海水浴场等地开展海洋康养主题科普,从受众者与供给者两方出发,共同推进海洋康养健康发展。
实践队的调研活动多维度推进,构建沿海内陆一体联动的调研模式。内地实践队员在参与完成沿海城市海洋康养探索调研后,将重心转向拓展海洋康养受众群体。队员们聚焦“向内陆居民传递海洋康养理念”这一目标,通过系统梳理网络资料,构建海洋康养的理论框架,策划了系列宣传活动。实践队员走进社区,通过展览板海报与现场讲解,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居民展现海洋康养的独特魅力。“只知道海边美,没想到海洋资源还能滋养身心”,一位年轻妈妈表示。不少中老年居民也坦言,此前总觉得大海是年轻人的专属,如今才发现海洋康养同样适合自己。在社区居委会支持下,队员们借助街道多媒体设备举办科普会,解读海洋康养的科学原理与资源优势;会后队员们通过互动问答环节,回应居民疑问,同步收集反馈建议,为后续调研明确了实践方向。
图为实践队员在街道宣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懿宣 供图
沿海实践队伍则深入烟台烟大海水浴场,聚焦海洋康养的实操场景与实效观察。走访浴场周边康养中心,队员们观察到低温海水浸泡对关节疼痛起到缓解作用、海洋气候疗法对呼吸系统疾病有明显的改善等实际效果。工作人员介绍:“海洋康养的核心,就是把海洋生物、环境、海水等资源融入体验,通过自然方式实现身心颐养,打造‘蓝色养生’新模式。”在与游客交流中,一位游客表示:“在这里和家人用海水泡泡脚,整个人都放松了,特别能平心静气。”
图为实践队员与康养中心工作人员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凤仪 供图
实践队伍在推进各项调研的同时,同步聚焦海洋生态保护,在当地海洋生态保护区参与海滩清洁行动。队员们与海洋保护志愿者共同清理沿岸的塑料瓶、包装袋等垃圾。在清理海滩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塑料瓶、渔网碎片等垃圾遍布海岸线。据当地志愿者介绍,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游客丢弃和生活污水排放。监测数据显示,该海域近三年微塑料含量年均增长12%,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持续影响。实践队观察到,部分康养区域因邻近污染源,海水质量指标已接近警戒值,可能影响康养效果。
图为实践队员参与海滩清理工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昌远 供图
本次调研活动覆盖内陆宣传和沿海实地考察两个维度。在济南榆山街道,实践队向居民普及海洋康养知识;在烟台烟大海水浴场,记录海洋资源在康养领域的实际应用。通过社区宣讲、实地走访、生态保护等环节,收集到来自居民、游客、从业者的多方反馈,为海洋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未来,实践队伍将继续发挥青年力量,通过科普宣传、调研报告等形式,推动海洋康养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人共享"蓝色福祉"的同时,共同守护这片生命的摇篮。(通讯员 赵凤仪)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佳颖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