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钟阳蕾 肖宇瑄)为了让小朋友们读懂长江的故事,更加深入了解长江流域文化,7月11日,武汉科技大学“许白昊班”爱之星支教团联合应城市新华书店青年之家,开展了一场“长江与敦煌的文化对话”主题活动。
支教团成员张玉玲通过理论讲解与手工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走近长江、守护长江,感受中华文明的交融共生。
张玉玲聚焦敦煌与长江的“文化基因”,向小朋友们展示放大的敦煌壁画细节:“大家看这第130窟的团扇,扇面纹样里藏着江南的灵秀;再看长江流域出土的唐代铜镜,上面的宝相花与敦煌莲花纹如出一辙。”
孩子们分组讨论“最喜欢的文化符号”,有的偏爱“长江民谣里的流水声”,有的钟情“敦煌飞天的飘带”,纷纷发言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独特理解与喜爱。
用敦煌扇讲长江故事,用明信片传敦煌精神。在主题创作环节,张玉玲带领孩子们同步展开敦煌扇制作与明信片创作的活动。“把长江的浪花与敦煌的纹样画在一起——让莲花纹环绕着武汉长江大桥,让卷草纹伴着中华鲟游弋。”在制作期间,张玉玲巡回指导:“这不仅是画画,更是在做文化的‘小信使’。”
“我的扇子上有忍冬纹和龙舟,就像敦煌和长江在握手。”小朋友易典举着扇子介绍;另一名小朋友熊灵晞展示明信片说道:“我画了清澈的江水,写了‘愿长江永远碧绿’,想寄给守护长江的人。”在作品分享中,孩子们不仅讲述创作灵感,更在张玉玲的引导下理解“长江的包容与敦煌的开放,都是中华文明的宝藏”。
“从单独创作到主题融合,是想让孩子们明白,文化不是孤零零的符号,而是相互滋养的生命体。”张玉玲总结道。此次主题活动既加深了孩子们对长江文化的理解,也让敦煌艺术走进童心,更在潜移默化中种下“守护文化根脉、珍爱母亲河”的种子,激励他们成为文明传承与生态保护的小小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