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安徽科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上海电力大学“筑梦再生”社会实践团队的实地调研。双方围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低碳材料创新及校园场景应用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企业-校园-学生”(E-U-S)联动模式,为零碳校园建设提供实践方案。

创新材料:废料再生的科技突破
科居核心产品木塑材料以25%木粉与75%回收PVC为原料,通过高温高压挤出成型,全程无胶添加,环保等级达F级,远超国际标准。该技术每生产1吨材料可减少16吨碳排放,年产能5万吨相当于植树80万棵。这一技术路径与校园建筑废料“创意再生”理念高度契合,为高校废料转化为景观装置、艺术小品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装配式工艺:高效落地的校园解决方案
科居独创的装配式工艺以“搭积木”方式实现快速安装,较传统施工减少60%周期、80%材料浪费。团队队长李禹霏表示,这一模式可适配校园场景,例如利用废混凝土预制模块化景观构件,实现就地再生与灵活组装,显著降低运输与处理成本。

全生命周期循环:从回收到再生的闭环实践
科居材料支持多次回收利用,旧品经破碎重塑后性能100%还原,回收率达80%以上。其参与的香港隔离病房、浙江儿童医院等项目已通过全生命周期碳认证。这与实践项目“回收-再生-应用”的闭环目标不谋而合。团队成员指出,“校园建筑废料的价值不应止于‘一次利用’。科居的案例告诉我们,建立‘学生创意设计-企业技术支持-校园场景应用’的循环链,才能让每一块废砖、每一片碎瓦都进入价值流动的闭环。”

校企联动:艺术与环保的跨界融合
调研中,科居与中国美院的深度合作尤其引发关注——70%的模具设计由美院完成,将环保材料与艺术创意结合,打造出兼具功能性与美学价值的产品。这为实践团队“激活青年创意潜力”提供了范本。此次调研为“筑梦再生”项目注入了实践底气。正如团队在立项书中所言,零碳校园的建设需要“政策-技术-青年”的三方合力,而科居的探索,正是这条道路上的生动注脚。未来,实践团队将带着这份启示,继续深耕上海高校建筑废料资源化路径,让“循环”成为校园最鲜活的绿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