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以实际行动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2025年7月10日清晨,雨后初晴的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南白象小学的校园里。实践队的成员们怀着满腔热情,踏着晨露,陆续走进这所充满童真与活力的校园。他们精心准备的教学用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仿佛预示着即将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探索之旅。
第一堂破冰课在欢声笑语中开启。经验丰富的程老师为不同班级孩子设计系列互动游戏。“数字炸弹”环节,孩子们紧张传递数字;“制作名签”时,彩笔在孩子们手中舞动,名牌逐渐成型;“串名字”游戏将气氛推向高潮,考验孩子们记忆力,拉近彼此距离。通过这些互动环节,原本陌生的孩子们很快熟络起来,教室里满是欢笑,为后续课程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课是杨老师的“漂浮蛋”科学实验课。课程开始,杨老师以问题开启探索:“同学们,哪些东西能浮在水面上?”孩子们踊跃回答,提到树叶、泡沫塑料、潜艇等。杨老师接着展示浮船、沉石、潜艇等图片,引出核心问题:“如何让原本会沉入水底的物体浮起来?”这悬念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
实验演示环节更是精彩纷呈。杨老师首先将一个生鸡蛋轻轻放入装满清水的透明塑料杯中,鸡蛋迅速沉入杯底。这时,她拿出一袋预先准备好的食盐,一边向水中缓缓加入食盐,一边轻轻搅拌。随着食盐的不断溶解,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原本沉在杯底的鸡蛋开始慢慢上浮,最终顶端轻轻触碰到了水面!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发出阵阵惊叹,有的甚至忍不住站起来想看得更清楚些。
在亲手实验环节,每个小组都领到了实验器材。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亲自动手加盐、搅拌、观察记录。当第一组的鸡蛋成功浮起时,整个教室爆发出欢呼声。很快,此起彼伏的"老师快看!我们的也浮起来了!"在教室里回荡。杨老师穿梭在各组之间,时而指导操作,时而鼓励表扬,教室里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喜悦。
在总结环节,杨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了背后的科学原理:食盐溶于水,水密度增大。据阿基米德原理,鸡蛋排开相同体积的盐水比淡水重,获浮力更大。 她还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实例,如涮火锅时肉片在滚汤中上下沉浮、五彩斑斓的鸡尾酒分层现象、以及著名的死海超高浮力等,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程尾声,杨老师留下几个问题,如用糖代替盐会怎样、熟鸡蛋和生鸡蛋浮沉有无区别、其他蔬果能否用同样方法浮起来。这些问题如科学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相信这堂实验课让南白象小学的孩子们收获生活中丰富的化学知识,更点燃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