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脉搏下,中国乡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的升级,更是对乡村文明的复兴。在这股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青年群体作为最具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先锋队,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25年7月6日至9日,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暖童心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9名成员走进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中平村,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美育筑梦,‘艺’路‘童’行”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非遗文化为核心,以美育为载体,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如非遗脸谱绘画、剪纸、翻花、拓印、创意手工等,引导乡村孩童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将非遗元素进行创新性传承与传播,切实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同时运用艺术疗愈的方式,开展亲子共画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在共同创作中增进情感交流,拉近家庭情感距离。
简笔童心绘亲情
实践队抵达中平村后,首先进行了团队介绍。随后团队开展了“画一画”亲子游戏绘画活动。志愿者们分发好材料与画笔后,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创作绘画。透明相框映照出他们的模样,孩子与伙伴们、家长们互相绘画着熟悉又慈祥的脸庞,同时志愿者在旁引导鼓励,协助活动的开展。画完后孩子们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故事。活动室里,只有画笔声与欢笑声,亲情与友情在协作中愈发浓厚,画作成为情感的珍贵见证。通过这一环节,不仅让家长与孩子看到了彼此的作品,也进一步的增进了亲子间的了解与情感。
图为团队队长在进行团队介绍。赵杰苇 供图
图为孩子们和家长通过亚克力相框相互绘画脸庞共同创作亲子简笔画。赵杰苇 供图
图为孩子与伙伴通过亚克力相框相互绘画脸庞简笔画。赵杰苇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协助孩子绘画简笔画。赵杰苇 供图
图为孩子们绘画作品展示。赵杰苇 供图
非遗变脸妙趣章
志愿者给孩子们讲解非遗脸谱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展示不同角色的经典脸谱图案。随后引导孩子们在空白脸谱线稿上,运用马克笔涂抹色彩,尽情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独特脸谱。家长与志愿者们也在一旁耐心地指导孩子们画脸谱、做变脸。在孩子们的认真制作下,课桌上摆满了充满童趣的非遗脸谱。孩子们举着能变换的非遗脸谱积极展示,在欢声笑语中,非遗文化悄然走进孩子们心里。
图为团队成员在为孩子们讲解非遗脸谱的知识。赵杰苇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在指导孩子绘画脸谱。朱向阳 供图
图为孩子展示画完的脸谱。朱向阳 供图
图为非遗脸谱课堂的教学成果作品展示。赵杰苇 供图
红纸巧手裁花样
志愿者讲解剪纸的发展历程并从基础的剪纸技法教起,示范如何折叠纸张、使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从简单的窗花到复杂的动物图案。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拿着剪刀尝试剪纸,红纸碎屑纷纷落下。家长在一旁帮忙抚平纸张,看着孩子们的作品露出满意的笑容。志愿者巡回指导,教孩子们折纸、转角度,在剪刀的开合声中,红纸渐渐变成了带有各种纹路的作品。孩子们在剪刀与纸张的碰撞中,逐渐掌握剪纸技巧,感受剪纸艺术的奇妙。
图为团队成员在讲解非遗剪纸的相关知识。朱向阳 供图
图为孩子展示自己剪好的窗花。朱向阳 供图
图为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制作非遗剪纸。赵杰苇 供图
图为非遗剪纸课堂教学成果作品展示。 赵杰苇 供图
蘸彩拓印乐声扬
志愿者教孩子们用塑料袋蘸丙烯颜料非遗拓印,孩子们认真地学着,颜料溅出的小点为作品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家长与孩子们用简单的材料拓出了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图案,教室里充满了颜料味和欢笑声。
图为团队成员在讲解非遗拓印的知识。朱向阳 供图
图为志愿者协助孩子制作拓印所需的塑料袋。赵杰苇 供图
图为非遗拓印课堂教学成果作品展示。朱向阳 供图
彩纸翻花翻童趣
翻花课程则通过展示色彩斑斓的翻花作品,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团队成员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将细长的纸条编织、翻转,最终变成一朵朵绚丽的花朵或各种有趣的造型,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翻花的乐趣。在家长与志愿者的协助下,孩子们举着亲手做的翻花作品,脸上洋溢着喜悦。
图为团队成员在讲解非遗翻花的知识。 朱向阳 供图
图为孩子们在制作翻花。赵杰苇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共同完成翻花作品并展示。赵杰苇 供图
图为非遗翻花课堂的教学成果作品展示。赵杰苇 供图
叶子手工拼花样
志愿者先拿起树叶和树枝,演示着拼出简单的蝴蝶形状,向孩子们展示草木变美的技巧。孩子们也学着志愿者的模样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剪裁叶片,枯黄的碎屑落在桌面上。志愿者来回走动,不时停下来指导。有的孩子举着剪到一半的叶片请教,有的则灵感迸发,自顾自地摆弄着树枝。在剪刀的咔嚓声和胶带的撕拉声中,桌上的树叶和树枝渐渐有了模样:有的成了展翅的蝴蝶,有的变身为威风的奥特曼,还有的被做成了会转动的小风车…… 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感受着用自然材料创造的快乐,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图为团队成员在为孩子们展示叶子创意手工作品。朱向阳 供图
图为孩子们在用叶子做各种创意的手工。赵杰苇 供图
图为创意手工课堂教学成果作品展示。朱向阳 供图
此次“三下乡”活动,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暖童心实践团队用实际行动服务基层孩童,不仅让孩童们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还传授绘画技巧知识等。点亮孩童们的艺术梦想,共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美育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乡村孩童的成长创造更良好的文化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更从乡村的点滴中感受到国家发展的民生温度。团队成员将牢记嘱托,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相结合,让青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图为“艺暖童心”实践团队成员在中平村的合影。赵杰苇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