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湛科学子“三下乡”:实践录课,匠艺传薪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湛江7月8日电(通讯员:胡凯晴 蔡静茹 徐慧贤 莫晓晴)
指尖经纬织岁月,蒲草香里传匠心。2025年7月7,石云老师带领蒲草筑梦实践团的摄影组与宣传组在甘园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蒲草编织课程的录制工作。
初绽。蒲草的原始序章,尚未精细编织,保留自然质朴形态,是创作起始,如故事初绽篇章,展现蒲草最初模样。镜头下,手艺人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岁月沉淀的韵律,选草时,他们指尖轻捻,凭手感便能挑出软硬适中的蒲草——太软易变形、太硬难编织,这份“恰到好处”的判断,是数十年经验的积累。
图为编织现场  杜俊烯 摄
半琢。蜕变中的诗意,部分完成编织,有了初步造型,似璞玉半琢,蕴含从自然到工艺过渡的独特诗意。手艺人能精准把控力度,让蒲草“压密爬紧”,既保证纹样平整,又让成品结实耐用;编至换色或复杂纹样处,他们眼神专注,手指灵活调整草的走向,千鸟纹的灵动、三角形纹的规整,在指尖渐次成型,仿佛在与祖辈流传的技艺对话。
图为穿针收边  陈琴芳 摄
此外,实践团不仅记录技艺本身,更捕捉手艺人的“独门心法”,例如凉席收边需反方向操作,不同步骤的比例拿捏有讲究;如何通过错位、倾斜的手法让纹路清晰立体——这些口耳相传的细节,被实践团逐一录入文字说明,成为课程中最珍贵的“活教材”。
蒲草筑梦实践团成员围坐手艺人身旁,一边学习蒲草编织技艺,一边用镜头记录编织全过程。成员们专注观察、尝试操作,将传统草编的精巧步骤与匠人心得,融入课程素材,助力非遗技艺活态传承。
图为成员学习与录制  杜俊烯 摄
石云老师与蒲草手艺人俯身交流,展示设计纹样,手艺人专注聆听,结合手中草料探讨编织可行性,从传统纹理到创新样式,在交流中碰撞传承与创新的火花 。
图为石云老师与手艺人交流  杜俊烯 摄
图为蒲草织品  叶恒宇 摄
成器。时光与匠心的结晶,完整精致的编织成品,经时光打磨、匠心塑造,成为实用且具美感的器物,是创作的成果呈现。通过镜头,蒲草筑梦实践团正让手艺人的匠心走出乡野——那些藏在指尖的力度、心中的规律、世代的经验,都在影像里成为可触摸的文化记忆,让蒲草编织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湖北医药学院志愿服务队走进香榭丽花园:探秘万花筒里的科学世界
  • 薪火相传送健康——安徽中医药大学义诊团走进中国行善者小镇
  • 薪火传承锋芒绽,少年逐梦正当时
  • 3月,合肥市琥珀小学20余名学生与“蜀山好少年”代表走进全国劳模王开库创新工作室,开展“对话时代榜样·童行追‘锋’之路”主题实践
  • 07-08
  • 寻竹魂植廉心: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文脉薪传队板桥精神传承之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