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国行善者小镇的清晨格外热闹。安徽中医药大学“熟地当归”本硕博义诊团的旗帜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一场集专业诊疗、文化体验与青春联谊于一体的中医服务活动,正为这座小镇注入别样的温情与活力。

银针艾草传温情 辨证施治解民忧
义诊台刚一搭起,便被闻讯而来的村民围得满满当当。“大夫,我这老腰疼好多年了,您给看看?”一位大爷刚坐下,志愿者便熟练地为他测量血压,专家则仔细询问病史、查看舌苔,随后示意进行针灸治疗。银针刺入穴位的瞬间,大爷紧张地攥紧拳头,片刻后却舒展眉头:“哎?真不疼,还暖暖的!”

一旁的艾灸区烟雾袅袅,志愿者手持艾条为村民温灸穴位;拔火罐的诊位上,一个个玻璃罐吸附在患者背部,留下深浅不一的红痕,“这罐一拔,后背轻快多了!”村民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从辨证开方到特色理疗,团队用扎实的专业功底,让村民在家门口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中医诊疗。

趣味互动播火种 童声笑语传文化
“小朋友们看,这是艾草,能驱蚊;这是薄荷,闻起来凉凉的……”在中医文创互动区,志愿者们摆开精心准备的中药标本、穴位模型和文创贴纸,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们科普中医药知识。三年级的小宇拿起一片紫苏叶,在志愿者指导下揉出香气,惊喜地喊道:“像妈妈做饭的味道!”
团队还设计了“找穴位”小游戏,孩子们在卡通人体图上贴穴位贴,答对的能获得中医主题书签。“原来我们的手心里藏着‘劳宫穴’,能缓解疲劳呀!”孩子们的童言童语里,藏着对中医药文化的好奇与向往。
校际联谊续佳话 香囊传情意更浓
夜幕降临,义诊团与安徽师范大学的同学们开启了温馨的联谊活动。两校学子围坐在一起,共同制作中药香囊——称量艾草、薄荷、丁香等药材,装入素布囊中,再用彩绳系出漂亮的结。“这个香囊送给奶奶,夏天就不怕蚊子啦!”安徽师范大学的李同学捧着亲手做的香囊,脸上满是成就感。
联谊中,大家分享实践见闻,交流服务心得。“你们教的穴位按摩太实用了,我回去要教给家人!”“下次我们可以一起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热烈的讨论中,两校学子约定,要让中医药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此次活动不仅为村民送去健康,更让中医药文化在互动中扎根。“熟地当归”义诊团的同学们表示,未来将带着这份初心,把专业服务与文化传播结合得更紧密,让岐黄之术在乡野间持续传递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