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湖医可可梦七彩假期:童心绘梦传艺韵,志愿播爱润花开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多彩大学生网十堰7月6日电(通讯员曾超)青春筑梦,与爱同行。为强化乡村儿童关怀,以艺术滋养身心、丰盈精神世界,助力乡村振兴,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可可梦”志愿服务队7月3号日走进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长安小学,开展七彩假期暑期支教,守护乡村儿童快乐成长。此次活动聚焦乡村儿童教育与生活现状,借艺术之力培兴趣、丰假期、拓视野,给予高质量陪伴。
折纸艺术课堂——传递指尖温暖
湖医可可梦志愿服务队开展的折纸课程成为乡村孩子们探索艺术的窗口。教学折蝴蝶时,志愿者先展示提前折好的成品,让孩子们直观感受蝴蝶形态。随后,将折纸分发下去,一步步示范:从对折纸张塑造基础形态,到巧妙折叠出翅膀轮廓,再细致处理细节。过程中,志愿者穿梭于课桌间,观察孩子们操作,遇到折不明白的,轻声指导,帮忙调整角度、按压折痕。孩子们专注跟着步骤,有的小手不太灵活,反复尝试,在志愿者协助下,逐渐让纸张“蜕变”出蝴蝶模样,教室里很快“飞”满各色蝴蝶。折玫瑰时,志愿者同样先展示娇艳的折纸玫瑰,激发孩子们兴趣。分发纸张后,开始教学:从卷出花芯,到逐层折叠花瓣、调整形状,把复杂步骤拆解,耐心引导。孩子们认真模仿,有的折出的花瓣不够规整,志愿者便手把手辅助,重新塑形。随着教学推进,一朵朵或稚嫩、或精巧的折纸玫瑰在课桌上绽放,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眼神里满是成就感。这些折纸作品,不仅是孩子们收获的成果,更是志愿者用耐心与细心,在乡村儿童心中搭建的艺术桥梁,让他们在折纸的一折一叠间,触摸艺术、收获快乐,为假期添上一抹多彩的艺术亮色。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折纸作品。王文秀摄
绘画艺术课堂——巧构汉堡奇境
创意绘画课堂中,志愿者先引导小朋友在白纸上勾勒汉堡的基本形态,讲解如何将面包、肉饼、生菜等元素拆解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再结合城市建筑的轮廓特点,示范如何把这些图形转化为“汉堡建筑”的主体结构。志愿者强调通过线条的曲直变化表现面包的弧形边缘,用色块区分不同食材层次,同时融入门窗、屋顶等建筑细节。
志愿者指导小朋友用色彩工具为“汉堡建筑”上色,建议用暖色调表现面包的焦香,冷色调突出蔬菜的清新,通过明暗过渡增强立体感。在构建多层画面时,他们提示小朋友按照远近关系排列“汉堡建筑”,近处的画得稍大且细节丰富,远处的适当简化,用线条勾勒出道路、绿植等元素填充画面空隙。为呈现城市的层次感,志愿者教大家在背景处绘制简化的“汉堡高楼”,前景添加小型“汉堡店铺”,中间用线条分隔出街区。他们引导小朋友用不同力度控制色彩工具,让同一色系呈现深浅变化,以此区分建筑的不同楼层,并用点、线、面的组合方式丰富墙面装饰。
过程中,志愿者巡回查看,帮助小朋友调整图形比例,修正色彩衔接的生硬之处,指导他们通过叠加色块表现食材的堆叠感,让每一栋“汉堡建筑”既保留食物特征,又具备城市建筑的形态,最终共同完成一幅层次分明、充满创意的城市汉堡主题画。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绘画创作。王文秀摄
音乐艺术课堂——解锁弓弦妙声
志愿者为小朋友设计了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先让孩子们观察小提琴的构造,指着琴身、琴弦和琴弓,演示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差异,让孩子们通过触摸感受木材的纹理,听辨空弦振动时的高低音。志愿者从最基础的持琴姿势开始引导,手把手调整孩子们的手臂角度,帮助他们找到舒适的发力方式。随后,用简化的旋律片段让孩子们尝试拉动琴弓,当刺耳的杂音出现时,他们会放慢动作,分解演示运弓的速度和力度控制,再让孩子们跟着重复练习。为了让孩子们理解节奏,志愿者们用拍手打出简单节拍,同时拉动琴弦配合,让孩子们在模仿中感受声音的长短变化。他们还带来不同风格的小提琴曲片段,在播放时引导孩子们注意琴声的强弱起伏,用肢体动作示意声音的高低,比如抬手表示音调升高,垂手表示降低。在互动环节,志愿者们让孩子们轮流尝试用琴弓轻轻触碰琴弦,体验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差异,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音符组合成自己的“小旋律”。整个过程中,志愿者们通过反复演示、分解动作和结合肢体示意,让孩子们逐步感受小提琴发声的特点和音乐表达的基本方式。

图为志愿者亲手辅导小朋友使用小提琴。王文秀摄
剪纸艺术课堂——稚手传承非遗
活动现场,志愿者提前准备好红色宣纸、安全剪刀和样稿,先展示几种基础窗花样式,用简单的语言说明窗花的对称特点和常见图案寓意,让孩子们对剪纸有初步认识。随后,志愿者从折纸开始示范,手把手教孩子们将方形纸张对折成三角形,再根据想要的图案调整折法,确保折痕整齐。遇到折纸较慢的孩子,志愿者会蹲在旁边,轻轻调整他们的手指位置,帮助固定纸张。剪纸环节,志愿者先在自己的样稿上标出关键剪口的位置,再引导孩子们观察图案的轮廓。他们提醒孩子们从边缘开始下剪,注意剪刀的角度,避免剪破整体结构。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志愿者会提前准备线条更简单的图案,并握着他们的手练习剪直线和弧线,逐渐过渡到自主剪裁。过程中,志愿者不断巡视各组情况,发现有孩子剪出歪斜的线条时,会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修正方向;看到有人因剪断图案而沮丧,便拿出新的纸张鼓励他们重新尝试。当孩子们剪出初步形状时,志愿者会指导他们小心展开纸张,同时提醒大家注意保持桌面整洁,及时收起剪下的碎纸。随着活动推进,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在基础样式上添加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在窗花边缘加了小花朵,有的则剪出小动物形状。志愿者对这些创意给予肯定,同时帮助他们完善细节,让图案更协调。整个过程中,志愿者始终专注于技法指导和安全提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动手实践中完成属于自己的窗花作品。

图为小朋友展示剪纸作品。王文秀摄
这大概就是相遇的意义——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一点温柔的痕迹,像种子落在春天,悄悄发了芽。我们带着艺术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却用最纯粹的热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永远亮着光的窗。相信可可梦不仅可以带大家走进艺术课堂,还能激活小朋友们更多的潜能和活力。
作者:曾超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心理健康赋能成长,青禾逐光守护童心
  • 耕美丽乡村,助力文旅发展                        ——王家坪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执光而行:习总书记指引下的千年文脉守护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