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入户话桑麻,沃土躬耕续薪火——"共青薪火,栗耘兴乡"实践队栗坂村走访慰问与垦荒园劳动纪实
为深入感知乡土脉动,践行青春担当,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7月1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共青薪火,栗耘兴乡”社会实践队满怀热忱,走进共青城市栗坂村,将关怀送入农家,让汗水挥洒沃土,在倾听与劳作中体悟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赓续永不褪色的垦荒精神。
入户送暖:倾听乡村脉搏,感受生活热望
晨光熹微,实践队员们便带着精心准备的慰问品,踏入了栗坂村村民的家门。一声声亲切的问候,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队员们深入五户村民家中,送去一份关怀,更带去了青年一代的敬意。围坐畅谈间,村民们淳朴的笑容、真诚的话语,绘就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
图为实践队员与查大姐交流照片 程伟灿摄
其中,村民查大姐的故事格外令人动容。仅有小学文凭的她,凭借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在时代浪潮中勇敢探索。如今,她已成为一位在抖音平台拥有超过50万点击量的“乡村网红”。镜头前,她分享农事、展示特产、传递快乐,用最质朴的方式展现着新时代农民的风采。“生活嘛,就是要积极向上!”查大姐爽朗的笑声和眼中闪烁的光芒,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她的故事,正是乡村活力迸发、农民拥抱新生活的鲜活注脚。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每一户的交谈中,村民们无不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热爱。他们由衷地感慨:“这都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啊!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话语间,也饱含着对像实践队员这样的“青春践行者”深入乡村、带来活力的真诚谢意。这份双向的温暖与信任,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扎根基层的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与受访村民合影 程伟灿摄
垦荒园耕:脚踏沃土砺初心,头顶骄阳续精神
实践队转战共青垦荒纪念园。头顶烈日,脚踏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沃土,队员们拿起农具,投身到红薯苗的栽种劳动中。挥锹挖坑、扶正秧苗、培土压实……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对土地的敬意。汗水很快浸透了衣衫,泥土沾满了双手,但没有人叫苦叫累。
图为实践队员在红薯地劳动 李晶摄
此刻,队员们脚下的土地,正是当年上海知青们响应号召、战天斗地、将荒滩变良田的地方。躬耕之中,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烈日下的辛苦劳作,让他们对“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垦荒精神有了更加切肤的体会。每一株亲手种下的红薯苗,不仅是对劳动的致敬,更是对先辈们筚路蓝缕、开天辟地壮举的深情缅怀与精神接力。
青春回响:汇聚微光成炬,接力奋斗兴乡
从农家小院的温情脉脉,到垦荒园里的挥汗如雨,这一天的实践,是“共青薪火,栗耘兴乡”实践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心灵倾听民声、用汗水致敬历史的生动写照。
查大姐们在时代浪潮中展现的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是乡村内生动力蓬勃涌动的缩影;村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政策的感恩、对青年的期许,是乡村振兴最深厚的民意基础;而垦荒园里流淌的汗水,则是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最深刻的青春诠释,是对“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垦荒精神最有力的传承誓言。
正如实践队员们在归程中所感:“薪火”相传,在于倾听民声、传递温暖,激发乡村向上的力量;“栗耘”兴乡,在于脚踏实地、躬身实践,在沃土中播撒希望的种子。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既是乡村巨变的见证者,更应是投身其中的建设者。让我们以查大姐般的乐观拥抱时代,以垦荒前辈般的坚韧开拓未来,将今日所见所感所悟,化作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上,汇聚青春微光,共筑振兴梦想,让共青的“垦荒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实践队在红薯地劳动后合照 李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