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上午,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矿冶之光青年行”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李果副教授的带领下,赴大余县自然资源局开展专题调研座谈会,与县自然资源局分管领导、自然资源监察大队大队长王启科、矿业权管理股股长黄振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股股长刘颂福、地质勘查地灾防治股股长胡聪和团委成员陈莉及各股室工作人员共同探讨,深挖赣鄱矿冶文化底蕴,探寻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之道。双方围绕大余县矿冶历史遗存保护与利用、矿山生态修复、地质资源活化利用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随后并到西华山精选厂区实地查看调研。
聚焦主业 知县域发展现状与挑战座谈会聚焦于大余县作为“世界钨都”的历史地位与当下发展状况。会上,自然资源监察大队大队长王启科首先详细介绍了大余县矿产资源概况、矿业权设置、日常监管情况以及推动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强调了规范化管理对于可持续开发的重要性,接着讲述了近年来大余县在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分享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复绿、生产矿山“边开采边治理”的实践案例,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矿区的生动实践。随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股股长刘颂福在会上详细解读了当前严格的绿色矿山评价体系,并围绕矿冶生态治理成果展开汇报,其中大余县在曾参与创建的32家矿山中,现有8家达标(5家国家级、3家省级)数量居全省县级首位。

在详细介绍后,李果副教授向自然资源局介绍了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的概况,本次实践队的目的,希望了解的情况,并向自然资源局的领导转达了学校领导对他们的支持表示感谢。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矿冶之光青年行”社会实践队成员们结合前期对当地矿业文化历史的理论学习与初步的实践调研了解,围绕“如何平衡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余县在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如西华山钨矿旧址)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进展”以及“矿冶精神在新时代下的发展传承”等关键问题,与在场的自然资源局的领导和专家展开了讨论。

自然资源局的同志们结合具体政策、案例和工作实践,对师生们的问题进行了详尽、专业的解答,针对实践队提出的调研需求给予了积极回应,并提供了大量鲜活素材和深刻见解。这场互动不仅解答了师生的学术疑惑,更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相连,使师生们对矿冶文化的历史价值、当代挑战及未来发展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深化认知 行走赣鄱感悟矿冶文化此次座谈会是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矿冶之光青年行”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全省高校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深耕“矿冶”文化路线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与大余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面对面交流,师生们不仅获取了关于“世界钨都”历史脉络、生态修复实践、工业遗产活化探索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信息,更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语境中进行检验和思考,深刻理解了矿冶文化不仅是辉煌的历史见证,更蕴含着资源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以及从“工业独大”向多元产业转型等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实践队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座谈会收获颇丰,获取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将继续沿着“文化赣鄱行”的足迹、深挖矿冶文化精髓,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贡献青春的智慧力量,推动大思政课与地方实践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活动宗旨,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