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洒在办公桌上的采访资料上。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历城区区政府,采访那位在战火中磨砺出坚毅品格的仇忠木书记。
踏入仇书记的办公室,一股淡淡的墨香与岁月沉淀的气息交织在一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声洪亮的“欢迎”后,是一位身姿挺拔、面庞镌刻着时光印记的老兵。
采访在一种庄重而温馨的氛围中缓缓展开。仇书记从精心准备的资料中挑出那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他在云南八里河东山35号察所的留影。照片中的他,身着迷彩服,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英姿飒爽。然而,他却轻声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张摆拍的照片。“当时,我们团里选了干事到了前线,给我们拍的。实际上我们真打仗的时候,是没有迷彩服的,只有这么几件。那个宣传员是拿着上去拍照,就用这张照片宣传英雄事迹吧,要牺牲了那就当烈士照也可以啊。”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淡淡的调侃,却也透露出对那段岁月的无尽怀念。
随着仇书记的讲述,我们的思绪被拉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他回忆起1985年,一枚炮弹在山谷中爆炸,沉闷的声响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断枝在火焰中挣扎,残石冒着青烟,泥土与火药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他抬起满是泥沙的脑袋,耳朵里嗡嗡作响,眼前是成为废墟的观察所,连长被弹片击中,战友们被埋在泥沙之下。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叫上战友张文革和张增印,冒着再次被炮击的危险,立即展开抢救。他指挥张增印把连长李金亮护送到步兵连连部,自己则和张文革合力从土堆中挖出高声痛叫的张先洋。他用细带小心翼翼地擦掉张先洋眼中的鲜血,与卫生员、担架组合力把伤员护送出危险的阵地。然而,半小时后,步兵指挥所来电话,张先洋战友牺牲了,他才刚满20岁。仇书记的眼中闪过泪光,那是对战友的怀念,也是对那段岁月的珍视。但他没有时间沉浸在悲痛中,战争还在继续,他们继续坚守观察所,一直坚持到第二天天亮增援部队到达,他们才从前线撤回休整。
采访中,仇书记还提到了他复员后的生活。他被分配到郭店粮食加工厂的面粉车间工作。他用朴实的话语表达着对和平年代的珍惜,对战友们的感激。他告诉我们,每次推着装满麦子的小车,每麻袋180斤,他都会想起战场上的硝烟,想起那些为了和平而牺牲的战友。他心里明白,在和平年代,再苦再累的工作也没有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危险,现在的和平安宁是战友们用生命鲜血换来的。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像仇书记这样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最后,仇书记谈到了他在政法委的工作。12年来,他历经6任领导,始终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军人的担当,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军人、一名党员、一名政法干部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听话,干事,公道,干净”是他工作的写照。
采访结束时,仇书记站起身,挺直了腰板,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轻的战士时代。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这次采访,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一位英雄的故事,更让我们认识到军事安全、国土安全、资源安全等的重要性,感受到一种磅礴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珍惜和平,努力奋斗。
投稿人:“慧心筑防,护卫荣光”山东大学武装部总体国家安全观调研宣传队队员 常琰鑫
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