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青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中南笃行小岗先锋队”精心组织并圆满完成了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莘莘学子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青年学子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热情,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青春活力。
重拾小岗旧日,铭记来时之路 在出发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笃行小岗先锋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一方面,团队成员查阅了大量关于小岗村的历史资料、学术文献和研究报告,对小岗村的发展历程、改革举措和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团队成员与小岗村当地的政府部门、村委会和相关企业取得了联系,确定了实践活动的行程安排和调研对象,为实地调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调研提纲。
1月20日,实践团队来到“当年农家”景区。这里还原了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实行“大包干”的历史场景。低矮的茅草屋、简陋的家具、陈旧的农具,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艰苦的岁月。走进屋内,我们看到墙上挂着当年的照片和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小岗村的发展历程。

随后,队员们前往大包干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图片、实物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展示了小岗村从“三靠村”到“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发展历程。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观看,深入了解小岗村在改革中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通过参观,队员们认识到,正是这种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了小岗村的巨变,也为全国农村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改革对小岗村的影响,1月21日实践团队深入村民家中,与村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村民们热情地向队员们讲述着改革前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从过去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到如今的“人人有股份、家家有分红”,小岗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一位老奶奶面带笑容地说道:“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顿顿都能吃得饱饱的,还有闲钱出去旅游。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也多亏了咱小岗人敢拼敢干的劲儿,往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特色农业兴,小岗展新颜 队员们还了解到,改革不仅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善,更激发了村民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许多村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开办农家乐等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葡萄种植是小岗村特色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小岗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葡萄生长,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如今已形成了多个葡萄品种,如夏黑、巨峰、阳光玫瑰等。同时,小岗村还建设了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采用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农业生产过程,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
互联开启新程,小岗农产风行 借助直播平台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小岗村的农产品销量大幅增长。不仅如此,直播基地还带动了周边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投身到农产品直播事业中,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它让小岗村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也让小岗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坚实。
探索非遗之美,共筑传承之梦 如今,小岗村积极推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凤阳花鼓、凤阳民歌、淮河大鼓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向世人展示着小岗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凤阳花鼓,堪称凤阳民间艺术的代表。表演者手持双鼓双槌,边敲边舞,边唱边说,节奏明快,动作轻盈活泼。其唱词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民间故事、生活琐事、历史传说等,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了百姓的生活百态,“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这句经典唱词更是家喻户晓,传唱至今。
青春实践绽芳华,小岗寻根启新程 通过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实践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围绕小岗村的过去历史、农村改革与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红色文化与旅游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小岗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望未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继续关注小岗村的发展,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小岗村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学校也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能够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关注农村、投身农村,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小岗村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中国农村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