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红色革命精神依然是中华儿女前进的旗帜和动力。为了给留守儿童传递红色文化,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自7月2日起,由南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17名志愿者组成的“乐学课堂”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江苏省南通市狼山镇街道南郊社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夏日智慧播种计划"暑期社区支教活动。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接受红色教育不仅能够让他们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更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乐学课堂志愿服务团队从红色主题出发,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一抹亮丽的红色。
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不仅经过优秀招募以及培训,而且每天由不同的志愿者向孩子们开展党史教育、红色故事宣讲、数学辅导、、安全防护、卫生健康常识以及数学小实验等课程,为孩子们进行暑期作业辅导,举办很多趣味游戏、制作书签、非遗质文化捶草印花等集体益智或娱乐活动,拓展孩子们的思维,意在给孩子们带去新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孩子暑期生活,让当地留守儿童感受社会温暖。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主题为“血洒忠魂树红旗”的授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陆艳,朱昊辰 摄
7月7日下午三点半,团队成员以"血洒忠魂树红旗"为主题,和小朋友们进行了一节非富多彩的课堂。授课人以沈毅的一生为线索,揭示了在那个充满抗议与觉醒的时期,总有人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情感,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事实。其后通过和孩子们互动引出了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开创了"醒农"合作社,建立了黄埔军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始终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在授课期间,团队成员始终陪伴孩子们学习、成长,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这种陪伴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体现在对孩子们情感、心理和生活方面的关怀。团队成员会耐心解答孩子们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同时,他们也会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此外,团队成员还会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留守儿童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成为具有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和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
在遨游完红色知识的海洋后,团队成员开始带领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旨在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制作红色书签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个步骤,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在书签上绘制出了丰富多彩的图案和励志的文字,每一枚书签都蕴含着孩子们独特的情感和思考。而在拼天安门广场图案的环节,孩子们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耐心和协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祖国象征——天安门广场的认识,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共同创造美好的成果。总之,孩子们的创造力、耐心、协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都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

图为团队成员与学生齐力拼图的场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陆艳,朱昊辰 摄
南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乐学课堂”,是由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志愿团队秉持着“快乐学习、智慧成长、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开展课业辅导、数理科普、安全教育、手工剪纸等志愿服务模式,与社区长期合作,助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持续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还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它致力于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全面、多样、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乐学课堂志愿服务团队全体成员积极配合老师工作,他们具备扎实的数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活动需求。在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社会实践中,成员们积极参与其中,为社区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图为团队成员与学生的合影 中国青年通讯员 陆艳,朱昊辰 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乐学课堂”全体成员将继续秉承初心和使命,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服务方式,为更多青少年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成长平台。同时,他们也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