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科学院“中国扶贫第一村”寻访实践团于2024年8月赴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开展“续脱贫攻坚伟业,望乡村振兴蓬勃”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查、访谈调查等方式进行走访调研,以专业知识和个人经历为赤溪村未来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一、拜访村委铭历程 走村串户聆民声
走进村史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承载着该村历史变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图片。在村书记吴贻国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了赤溪村“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据村妇联主席钟丽眉介绍,村妇联抓住当地白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契机,为妇女开展技能培训,使得妇女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腰包越来越鼓。为响应文化传承,村妇女文艺队伍一片红火,身着畲族服饰的妇女们在“四月四凤凰节”等传统文化节日载歌载舞,体现了畲族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紧密结合。
在随后挨家入户的探访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村民满满的幸福感与团结意识,家中齐备的家具和物资无声却有力地展现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一位村民热情讲述“打龙灯”传统节目的再度兴起,表达对传统非遗文化与创业致富结合的欣喜。
图为实践团在村民家中进行走访调研 周轶 摄
二、教育设施映新辉 赤溪校园新光芒
福鼎市实验小学赤溪校区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下熠熠生辉。教室配备的先进授课设备、随手即拾书的创意图书角、操场崭新的体育设施,满足了现代化的授课模式以及学生们对课外阅读、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宿舍每间配备空调,每床配备小桌板,且严格把控食宿安全,体现了学校对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关怀;自然乡土的教育生态孵化出独一无二的夏“萝卜节”、冬“土豆节”,孩子们由精心照料作物到欢快收获烹饪,珍惜粮食的种子也在心里埋下。通过片区教研联动、“云课堂”远程网络同步教学等举措,该校紧跟政策方针,促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
在领略校园优美环境后,队员们与该校学生王忠硕进行了愉快的对话,细致探询了该同学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其五年学习生活的深刻体会。王同学满怀喜悦地分享:“在赤溪小学的学习生活让我感到无比快乐,我深深体会到校长和老师们不遗余力地为我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福鼎市实验小学赤溪校区秉承“小而特,小而精”的教育理念,着力补足乡村教育短板,致力于让赤溪村的八十多名学子获得与城市孩子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王同学进行对话 周轶 摄
三、白茶香中见乡情 青年创业助振兴
白茶是赤溪村的特色之一,茶产业是当地经济腾飞的中流砥柱。走进赤溪白茶大学生创业示范点——福鼎白茶批发体验中心参观走访,队员们从创办者杜赢先生的话语中深感乡村建设者的家国情怀。杜先生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归故里,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帮助下投身于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在农村这片热土上深耕细作。他热切鼓励青年回乡创业,大力参与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创业致富,热心公益事业,为乡村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始终秉持着“实践与认识相结合,活动与思想相结合”的原则,用脚步丈量赤溪村的厚重历史,对赤溪村的教育发展、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以及当地民生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充分领略了“中国扶贫第一村”近年来的乡村振兴风貌。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秉持总书记的嘱托,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她们会加强个人素质的提升,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树立正确目标,强化奉献精神,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舞动出美丽旋律,挥洒出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