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邯郸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文化传播学院“三枪”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1日赴邯郸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对丛台公园、赵苑公园、晋冀鲁豫烈士纪念馆、回车巷等著名文化景点的深入学习,达到传播邯郸文化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的期许。
丛台公园——历史的翡翠,现代的休闲
8月1日上午为了对邯郸文化进行更好的普及和宣传,“三枪”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丛台公园当地志愿者的介绍,了解到了丛台公园的人文历史价值。

团队成员通过与园内工作人员的交流学习,体验了公园日常检修、公园传统文旅传播、帮助讲解园内文化历史等工作项目,学习了传统燕赵文化及其在现代文化旅游行业的广泛应用,体悟邯郸文化的魅力。
团队成员在实践学习中通过采访当地的居民,收集当地居民对丛台公园建设的看法.“三枪”实践团队还与当地志愿者一同撰稿,通过制作讲解视频的方式,展示了丛台公园对于邯郸发扬燕赵文化的重要历史价值。
赵苑公园——自然的神工,文化的共生
为进一步了解赵苑公园在燕赵精神现代文娱方面的发展,团队深入园内体验各类文化娱乐设施的商贩生活,团队成员与商贩们一同交流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在商业文娱之中宣传邯郸文化,帮助商贩们撰写了全新的文化传播标语和一系列文化娱乐设施体验内容,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传唱着古老的燕赵文明,将这份文化瑰宝代代相传,并了解到了燕赵精神多样的传承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化宣传、口口相传、多媒介融合、以娱乐带动文化发展等。

“三枪”社会实践团队在赵苑公园与园内负责人一同为当地居民提供讲解服务的同时,深刻体会赵苑公园对于人民娱乐的看重。实践团队与当地的商贩一起辅助游客进探险园、体验攀岩,团队成员还发挥所长,开动游览车当起“临时司机”,带领游客逛名胜。
晋冀鲁豫烈士纪念馆——英烈的精神,永恒的纪念
“三枪”社会实践团队在获得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拍摄准许后,与园内负责人员一同拍摄讲解视频,通过互联网个人媒体平台介绍陵园。

在拍摄过程中实践团队关注到了陵园的人文生态十分精细:一天三打扫的环卫工人、活水直流的生态锦鲤小道、帮助修建牡丹园的花匠工人......于是实践团队成员向陵园管理人员学习日常维护技巧并尝试操作,感受到了文化保护的不易。
回车巷——历史的记忆,现代的交融
“三枪”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这条现代文明与古老建筑融合的小巷,在其中拍摄了“讲回车故事,品人生道理”系列科普短片,向大家讲述了回车巷跨院千年的故事。实践团队还体验了回车巷中带有燕赵文化特色的战国袍等文娱项目,并帮助店主做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邯郸文化特色。

成员参观了回车巷的经过政府修缮的古建筑,体会到文化建筑的历史。团队成员们在与回车巷商贩们交流学习下体验了一场直播,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秉承传播邯郸燕赵文化的宗旨,对回车巷内文娱项目等进行详细介绍和积极宣传。
邯郸天籁艺术学校交流探讨会——观念的碰撞,精神的共存
“三枪”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3日来到了邯郸市天籁艺术学校,为同学们讲解邯郸文化的特色和精神,通过该校专业培训的体验下,让“三枪”社会实践团队更深刻地了解到,邯郸文化不仅来自于古老的建筑历史,还依赖于建国75周年以来国家和社会对于邯郸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三枪”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以“邯郸文化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考察、采访当地居民、与当地文化志愿者沟通交流、帮助当地商贩宣传、学习参与当地文化保护人员工作、体会到了邯郸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艰辛。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扬邯郸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新时代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