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共忆峥嵘岁月,明悟百炼成钢--——访歙县汪满田村退伍老兵汪联忠

发布时间:2024-08-1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共忆峥嵘岁月,明悟百炼成钢
——访歙县汪满田村退伍老兵汪联忠
2024年7月31日下午,在建军节来临之际,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古韵新风,传艺绘梦”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有幸走近歙县汪满田村退伍老兵汪联忠,对汪联忠老先生进行了亲切的慰问和采访,倾听他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军旅生涯。
以赤忱之心,行从军之梦
1978年,年仅21岁的汪联忠,怀揣着对祖国的忠诚与梦想,踏入了军营,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当谈及当兵的缘由时,汪联忠笑容满面:“在我们那个年代,从军是一种荣耀,条件允许的话,谁都想去当兵,我当时是贫农,家庭条件不好,15岁初中毕业以后就回家务农。1978年中央下来征兵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体检,顺利通过了,就到部队去了。”从小家庭贫苦、生活艰难的汪联忠,就抱着这样一个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积极投身到部队的训练和生活当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为国家默默奉献着。
 
虽苦难重重,然力争上游
虽然汪联忠家境贫困,文化水平低,但他却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进入部队后的汪联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向党组织靠拢,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刚入伍的时候,因为年轻,有什么机会和爱好都积极地去参加,到了第二年的时候,就被选到了宣传部去搞新闻工作,我还担任了教员,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不太高,但是我胆子很大,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写信。训练之余,我还积极向组织靠拢,次年就入了团,下半年还被评为了优秀团员。”汪联忠说到这里眼里充满了自豪。
已近70岁的汪联忠在回忆起当兵时的过往,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汪联忠所在的部队是北京炮兵,和预备部队性质一样,在进入部队以后,由于部队里安徽人比较多,而且爱好吃稻子,他就跟随部队一起去种稻子,每年都要去,这是尤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到了第三年、第四年的时候,他又担任了通讯班和炊事班的代理班长,在那个时期,汪联忠不仅学会了种稻子,还熟练掌握了通讯和炊事技能,充分体现了军人的多面性和适应能力。他在代理班长期间,严谨负责,深受战友们的尊敬和信任。这些宝贵的经历,成为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篇章。
纵回归故里,仍志在四方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变数。1982年上半年,汪联忠父亲去世,家庭的重担使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军旅梦,回归故里。但尽管离开了部队,汪联忠同志也一直心怀抱负,努力工作。1982年下半年,汪联忠退伍,回到家乡,开始在村里担任职务。在1983年左右,成为了村里支部副书记,负责调节民政治安,之后又担任了副书记兼村委会民兵营长,并且成为第12届、13届歙县人大代表。“这都是我到了部队历练以后才有的成果,否则我也只能在村里面当一个普通的村民,部队的经历既丰富了我的阅历,又锻炼了我的性格,在部队里面,再艰苦的事,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多亏了部队里的经历,不然我在村里也干不了这么长时间,因为遇到事情我没办法好好解决。”汪联忠同志同我们解释道。他在任期间,始终保持严谨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汪联忠同志的努力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也为村庄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他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一名退伍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采访之余,汪联忠同志也以自己的经历勉励当代青年要很好地站出来,积极参加部队生活,积极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为人处事能力,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同时,他还对即将退伍的军人寄予了深厚期望:要干一行爱一行,敢吃苦,敢尝试,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色彩。
在汪联忠同志的心中,他坚信,每一位青年,无论是参加部队还是投身社会,都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期望他们能够秉持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此次对汪联忠同志的专访,团队成员们也深深感受到了老兵们的伟大精神以及崇高理想,纷纷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团队成员余梦澜感悟道:“这次专访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启迪,让我对未来的道路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坚定的决心。”
作者:储倩倩 来源:储倩倩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乡村振兴,体育先行——广西师范大学“壮乡振兴体育实践团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 西南石油大学学生“三下乡”实践:探寻眉山泡菜产业的发展之路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