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目的与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水法制基层治理成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进一步增强公众对水资源保护及水法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提升基层群众的水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促进水法制基层建设,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组建的“浙水助共富·共筑大水网”水法制教育暑期社会实践团赴绍兴实践队于2024年7月15日至7月17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展开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该实践致力于推动水法制在基层的普及和实施、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让更多人关注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共同参与到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行动中来。
实践过程
节水普法,新屯南新风
实践团首先去了习近平主席曾去走访过的新屯南村,并在向导的带领下于文化中心了解到了该村的水资源分布、历史变迁以及村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水文化习俗。通过展示区的图文、实物和多媒体展示,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水文化在新屯南村的重要地位。
图 1新屯南村向导为实践团成员讲解
随后,我们参观了新屯南村的法治宣传阵地,包括法治公园、法治长廊等。我们注意到,这些宣传阵地不仅设计精美,而且内容丰富,涵盖了水资源的法律法规、保护措施以及违法行为的后果等方面。
法治护水,倪梁在行动
走进倪梁村,该村书记为实践团的成员讲述了该村的河道整治工程,该工程对村内河道进行清淤、护岸、绿化等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村民们也反映反映,原本脏乱差的黑臭河现在变得水清澈,成为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且倪梁村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倪梁村将剪纸、书法、竹雕等传统文化融入到法治宣传中,为全方位、多层次地建设富有浙江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系提供了基层实践。鉴知馆内定期举办的公益书法课,国学堂和乡师馆内的研学课程,以及元璐书房的开放,都促进了法治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图 2实践团与倪梁村书记合影
图 3书记为实践团成员介绍竹雕
携手公众,筑水法防线
除了前往各个村落,实践团还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场、公园、社区中心发放宣传册,并简要介绍宣传册的内容和目的,鼓励公众阅读并学习其中的知识。除此之外,实践团还准备了关于水法制宣传的问卷,以便更清楚的了解当地居民对水法制的认识情况,同时促进水法制的基层建设。当地的村民都积极配合,为水法制基层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图 4实践团成员宣传水法制知识
节水有法,童心相伴
实践团还去到龙山社区为当地的小朋友宣传水法文化,以“大手牵小手,共护水资源”为此次活动主题,以PPT的形式呈现,让小朋友更好的认识到水法,并且团队成员还设计了关于水法制的互动游戏以及相应的小礼品,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并且在活动结束前成员向小朋友们发放了宣传海报、节水手册等宣传资料,让他们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学习节水和水法制的相关知识。
图 5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的合影
实践成果
该实践活动覆盖了绍兴市上虞区的多个社区、学校及公共场所,确保了水法制宣传的广泛性和深入性。通过发放问卷、举行演讲、开展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将节水意识和水法制知识传递给更多市民,提高了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传播了节水知识,还普及了水法制知识。市民们通过参与活动,了解了国家关于水资源保护和水法制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增强了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这对于推动水法制建设、维护水事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实践队在绍兴市上虞区关于水法制宣传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成果,为推动水资源保护和水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构建节水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