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火种·甘霖 浙江师范大学“稚绘”暑期实践队美育教育之旅

发布时间:2024-08-0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逐步形成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育人新格局。美育作为五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遵循“十四五”规划对美育教育的深切期许,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协会“稚绘”暑期实践队前往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场富有创意与深意的美育教育实践活动。将美育的火种播撒至乡村的广袤大地,让艺术的甘霖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树立大美育观
习近平总书记(2022)在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教育指明了方向。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美育实践,最终目标都是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立德树人”在孩子的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稚绘”实践队成员深感道德教育之于人的重要性,在课程内容中设计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自发的道德追求,树立“以美育人”的大美育观。
《延安,我们向你走来》课堂
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延安,我们向你走来》一课别出心裁。实践队队员深挖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战略基地和红色文化基地——延安,并尝试用通俗易懂和生动明了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延安的重要战略地位,带领同学们学习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和延安精神的具体内涵。
在讲述了延安精神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后,队员带领小朋友们进行陶泥制作,既消解了党史课程的难度,使党史的学习变得生动鲜活,又让小朋友们在手工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队员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红色文化作为思想主流融入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道德认识中,以课堂教授和手工制作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实现道德教育。同时对于共产党人刻苦奋斗精神的学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对“美”的认识和审美标准。
“立德树人”的“德”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共同包括的道德观念,而大美育观强调的美育对孩子心灵的净化、对行为的约束和对审美素养的提高恰恰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必不可少的一环。“稚绘”实践队队员将美育和德育融合到课程教学和平时交流中,力求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大美育观,做到育人的最终目标——树人。
依托跨学科交融,绽放美育思维之花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指出:"到2027年,美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展示机制基本建立,跨学科优质美育资源体系初步建成….遴选征集跨学科、专业的美育教学、教研、教改优秀成果,推进成果转化。"美育的重要特征是跨学科,促进五育融合,以美育德,以美增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提升美育意识。浙江师范大学稚绘暑期实践队以美育为目标,在日常的教学中促进跨学科融合,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预备起舞!在《舞动奥运》课上,实践队队员带着小朋友把拳击、举重、足球、篮球、射箭……各个体育竞技项目体验了一遍,体育结合在美育中,小朋友们了解了奥运的一些相关知识,以美增智,在舞蹈中再现奥运精神,以美健体。在舞蹈中,奥运精神闪耀在小朋友们的身边。
队员向小朋友介绍舞蹈
 
手工课上,实践队队员给小朋友上了一堂关于青蛙的课程,小朋友们不仅了解小青蛙的习性,更是自己动手折出了小青蛙,手工课堂上不仅体现美育,更体现跨学科融合,在美育的课堂中浸染智育,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学习到了常识知识,动手能力也有了提升,在折纸中互帮互助,增加友谊,以美育德,促进孩子身心发展。
小朋友积极尝试青蛙折纸
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说,”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美育存在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各个方面,但我们美的普及程度还很不够,我们需要在课堂基础上,树立美德意识,把美育进行跨学科融通,提高美育课堂育人质量,把美育意识润物细无声般扎进孩子们的心中,拓展美育浸染空间,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在追寻协同育人的价值中实现美育的高质量发展,让孩子们真正的感受到美,这也正是我们暑期实践队所做的事情。
激发本土资源活力,助推美育无形化
进一步落实美育教育,提升美育质量,提高美育水平,就必须将美育教育的实施范围扩大,使美育跳出课程框架,贯通基础教育的全过程,涵盖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将课堂框架下有形的、具体的美育,转化为无形的、旨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素质教育。“稚绘”实践队的成员们始终牢记无形美育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他们高度关注赤松镇本土资源在学生美育培养中的利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生课外艺术欣赏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欣赏本土资源之美,并充分发挥社会美育在无形美育中的关键作用。
“婺水悠悠映古韵,剧声阵阵唱华章。”婺剧,又名“金华戏”,因金华古称“婺州”而得名,是金华的文化符号之一。作为浙中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婺剧以其独特的表演特色而著称。如何更好地利用婺剧资源为学生呈现一场更加完善、更有益的美育课,是实践队队员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他们与有关部门及人员积极协商,成功邀请到了婺剧表演人员来为孩子们进行表演。通过欣赏的形式,让学生切身感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在无形中提升美育素养,充分发挥本土婺剧文化的独特魅力。
婺剧演员们的现场表演
“佛手擎天映日红,金华瑰宝耀苍穹。”金华佛手也是金华的象征符号,而赤松镇北山口村更是以佛手而闻名遐迩。实践队的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北山口佛手特色文化,还积极挖掘其与美育的契合点,探索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美育教学资源。他们仔细研究了佛手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其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美育价值。在此基础上,队员们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带领学生参观佛手文化馆,并亲自为孩子们介绍佛手文化,让他们亲身感受佛手之美,体验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美育内涵。这样一堂独特的美育课,不仅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本土文化,更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则可学,教则不能。”美育不能仅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还需要依靠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无形美育,通过化育与熏陶来提升学生的美育水平。实践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美育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浙江师范大学“稚绘”暑期实践队的努力下,我们见证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深度融合,跨学科交融的火花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绽放。在“稚绘”实践队的巧妙引导下,化作了滋养孩子们心灵的甘露。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美育之路将越走越宽广。让我们携手并进,继续探索美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美育的滋养下,成长为拥有高尚情操、深厚文化底蕴和敏锐审美能力的时代新人。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美育之路上,我们共同绘制着属于未来的美好蓝图。
 
作者:吴晨曦 来源:稚绘暑期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弦歌新声共和鸣,古韵今风同传扬——“青翼乘云,荣耀沙洲”团队赴张家港河阳山歌馆
  • 香山湖光映忠魂,港城翠柏颂英名——“青冀乘云,荣耀沙洲”团队共赴香山烈士陵园
  • 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筑造文旅之梦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为深入推进浙江乡村的全面振兴,吸取“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浙江农林大学“以
  • 08-09
  • 华韵悠扬传古韵,曲韵新篇育未来
  • 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戏曲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文化的光芒,它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民族精神与共同记忆的生动载体。
  • 08-09
  • 曲韵悠扬传四海,译笔生花绘新篇
  • 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广中华优秀戏曲文化,7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传华韵·曲育新篇”实践队走进青岛新
  • 08-09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