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乡土田间话振兴,基层实践述青春

发布时间:2024-07-2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乡村振兴的总抓手。为助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陈胜东老师带领“瑞”启新篇,农创未来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怀揣青春梦想,结合专业所学,赴九江瑞昌市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出发前在校合影
  开展座谈会议,共谱振兴篇章。在陈老师引领下,实践队员们围绕当地人口状况、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乡村发展困境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与南义镇、高丰镇政府领导开展座谈。政府领导介绍:“瑞昌作为江西省首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县之一,并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乡村振兴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为实践队与乡政府座谈
  深入千家万户,聆听一线心声。座谈会结束后,陈老师和队员们强调“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实践队走入田间小道,与村民们面对面深入交流。村民们说到:“从前,我们是用牛犁田,用手插秧,头顶炎炎烈日,脚踏滚烫水田,而且这种枯燥泛味的劳动每天都在简单重复。但现在的农机制造不得了,什么类型的农业机械都有。农忙季节,就有专门的师傅开着耕地机或收割机上门服务,十分钟收割一亩地,送谷到家。”实践队员们用心沟通、认真记录,倾听村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凝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调研
  躬耕山野田间,体悟振兴力量。总书记寄语青年“到田间地头去,到人民中间去”。实践队参观瑞昌市各大种植基地,陈老师带着队员们,下水田防治虫害,在大棚中采摘豆角辣椒,上山头给山药追肥。用双手创造丰收,以劳作体悟生活,实践队员们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与不易,更加坚定了用劳动书写青春华美篇章的信念。
  图为实践队员来到田间地头
  探寻文化根脉,共展非遗画卷。在南义镇,陈老师带领实践队拜访瑞昌竹编传承人田先敏先生,实地参观南义竹编工艺厂,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竹编的非凡历程。田师傅告诉实践队:“瑞昌竹编有过两次危机,一次是差点失传,一次是竹编厂经营不下去,但我想着坚持就总有办法;竹编是传统手艺,不能说丢就丢,现在我们的竹编工艺品会与时俱进,既实用又美观。”实践队深受田师傅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鼓舞,立志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图为田师傅带领实践队参观南义竹编厂
  走进企业车间,感知科技兴农。陈老师带领实践队参观瑞昌部分融合产业。从农旅融合的家庭农场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有机种植区;从发展绿色养殖的温室大棚到全自动化的农业技术工厂,新技术、新装备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实践队员们意识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方能推动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图为实践队所参观的工厂
  在瑞昌政府支持和陈老师的指导下,此次三下乡活动令实践队受益匪浅: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瑞昌的乡村之美、文化之韵、产业之兴。这段宝贵的经历让实践队更加继续关注乡村发展,认识到“三农”问题不是课本名词而是每个人所真实遇到的大问题。陈老师鼓励同学们: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年人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作者:“瑞”启新篇,农创未来暑期三下乡实践队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乡土田间话振兴,基层实践述青春
  • 乡土田间话振兴,基层实践述青春
  • 为助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陈胜东老师带领“瑞”启新篇,农创未来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怀揣青春梦想,结合专业
  • 07-27
  • 科技创新加速农业高质量发展
  • 科技创新加速农业高质量发展
  • 农业现代化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大高镇冬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加持。从种植技术的改进、设施栽培的推广、科学管理的实施
  • 07-27
  • “乡”遇盛夏,遇“践”青春
  • “金钥启智”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人生中参加的第二个支教活动,故事的开头是阴差阳错的临时补位,故事的结尾是成长,是恋恋不舍。
  • 07-27
  • 引进科技赋能,“枣”就乡村振兴
  • 引进科技赋能,“枣”就乡村振兴
  • 农业是强国之本,“三农”问题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解乡村农业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在农业发展路上,科技创新
  • 07-27
  • 数字乡村:科技赋能,绘制美丽新农村
  • 数字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江花村与唐市社区的探索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