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科技创新加速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2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7月18日,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开展了滨州大高镇冬枣产业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冬枣这一地方特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还让我对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图一为实践团成员与生态园负责人许荣峰合照
       滨州大高镇以其优质的冬枣而闻名遐迩,冬枣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调研期间,我们首先来到了大高镇的冬枣产业园。这里,一排排整齐的枣树映入眼帘,挂满了即将成熟的冬枣。姜梦瑶、王宝昆等人详细询问了枣农的种植技术、管理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情况。通过实地查看和与枣农交流,我们了解到大高镇的冬枣种植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和设施化。调研中,我们特别关注了“沾冬二号”这一改良品种的种植情况。据了解,“沾冬二号”是沾化区近年来重点推广的优质冬枣品种,具有果大、皮薄、肉厚、味甜等特点。虽然新品种口感更好,但不耐寒、不耐灾,对管理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关键是在种植后的第三年才会产生效益。
       冬枣种的出来,还要卖得出去。沾化冬枣在销售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冬枣的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由于市场信息不畅,枣农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这种情况下,一旦市场供过于求,冬枣价格就会大幅下跌,给枣农带来经济损失。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开拓能力,部分优质冬枣也难以走出当地市场,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
       除此之外,大棚中的温度不容易调控,中午太热,容易出现“闷棚”现象,严重影响棚中土壤和施加的化肥的肥力。另外温度过高还会加速棚膜的老化,负责人提到棚膜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用3-4年,“闷棚”会使棚膜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
 
图二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生态园大棚
       针对上面的诸多问题,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和冬枣生态园负责人许荣峰进行了相关探讨。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负责人姜梦瑶介绍,在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起南村的绿色生态标准园的大棚采用全自动控温系统,在大棚内的顶部安装温度传感器,一段链接大棚顶部的拉索式开放系统,另一端链接园区内总控制室的电脑设备,实时观测院内所有大棚的温度变化。有了全自动控温系统,全天之内,设备会根据棚内温度的变化,调节缝隙的大小,有效解决大棚温度变
       通过此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大高镇冬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加持。从种植技术的改进、设施栽培的推广、科学管理的实施到加工技术的提升和品牌建设的加强,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对于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无论是“沾冬二号”的改良品种还是现代化的加工技术,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力度,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重要的是,农民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在调研中,我们与许多枣农进行了深入交流,感受到了他们对冬枣产业的热爱和执着。正是有了这些勤劳、智慧的农民朋友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才使得大高镇的冬枣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作者:王浩 王辉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
  • 科技创新加速农业高质量发展
  • 科技创新加速农业高质量发展
  • 农业现代化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大高镇冬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加持。从种植技术的改进、设施栽培的推广、科学管理的实施
  • 07-27
  • “乡”遇盛夏,遇“践”青春
  • “金钥启智”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人生中参加的第二个支教活动,故事的开头是阴差阳错的临时补位,故事的结尾是成长,是恋恋不舍。
  • 07-27
  • 引进科技赋能,“枣”就乡村振兴
  • 引进科技赋能,“枣”就乡村振兴
  • 农业是强国之本,“三农”问题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解乡村农业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在农业发展路上,科技创新
  • 07-27
  • 数字乡村:科技赋能,绘制美丽新农村
  • 数字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江花村与唐市社区的探索
  • 湖工商“三下乡”: 推进数字治理,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